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这是中国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共通性,中国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众多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意义。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化多边教育合作交流,在传播本国先进经验和理念的同时,吸收他国优秀的教育实践和理念,促进自身的改革发展,也为全球教育的公平、包容、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是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的使命和担当。
根据国内部分高校网站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中国高校自1996年起陆续加入各类大学联盟,如东亚研究型大学联盟(AEARU)、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21世纪大学联盟(U21)等,在其中都是参与者的角色。“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高校主动出击,从参与者的角色向主导者的角色转化提供了契机。中国高校发起成立的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大学联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为例,该联盟于2015年5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汇集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海内外名校,以“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开发发展”为主题,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盟校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经过几年发展,联盟已形成了“丝路文创暑期课程”“丝绸之路青年领袖计划”“丝绸之路机器人创意大赛”等若干品牌学生交流项目,催生了“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丝绸之路国际工程学院”等若干校际合作平台。西安交大作为联盟发起高校,还向盟校提供了100个奖学金名额,开设了中国法、国际商法、中华文化、中澳丝路法学班等硕士项目,为“一带一路”相关的大学联盟培养精英人才奠定基础。中国高校正借助各类“一带一路”大学国际联盟,在国际高等教育舞台上谋求更大的发展。(www.daowen.com)
“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与“双一流”建设并非背道而驰。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应明确自身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中的高端定位,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全球培养一流人才为宗旨,对接国家有关部委“一带一路”政策和资源,积极落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项目,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