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发展前景向好,为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贸易领域,2014年到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值累计超过4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2019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达到8225列,增长近30%;[3]在投资领域,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0.4亿美元,占比进一步提高,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979.8亿美元,增长9.7%。[4]随着贸易和投资总额及占比的持续增长,“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贸依存度不断上升,为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渊源深厚,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拥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从养蚕、制瓷、造纸、火药、印刷等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到儒家、道家、佛教等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学互鉴历史悠久、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改革开放后,在高教领域中国先后于1988年、1995年、2000年、2006年和2011年同印度等南亚四国、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四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六国签署了有关学历和文凭互认协定。[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在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方面同样已有基础。(www.daowen.com)
第三,国家充分鼓励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发展目标日趋明确、顶层设计逐渐完善,为合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2019年,中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确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作为十项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了加快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优化孔子学院区域布局等发展方向;随后,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作为《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配套文件,更加明确地规划了“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合作愿景、合作原则、合作重点、教育行动等具体内容,强调了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