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觉哉说:“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研究实践,取得了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成果有论文、教学设计、教材等,老师们对成果提炼整理并广泛推广,使成果更有价值有意义。
(一)课题成绩——勤钻研,理论实践硕果丰
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老师们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撰写、发表了论文19篇。2019年7月,课题论文《美术教学结合地方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均发表于CN刊物,课题组成员共在 CN刊物发表论文9篇,省、市、级汇编10篇,并完成《教学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课题论文汇编集的编写。
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研究的成果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2018年8月,课题组报送的《挖掘家乡建筑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红瓦如画〉瓦艺美术校本课程》均获莆田市美育改革创新评选二等奖;2019年1月,课题组报送的校本课程《红瓦如画》《绘说莆仙 童画壶兰》均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精品校本课程。
(二)校本推广——爱家乡,乐绘家乡风景美
在实验老师的推动、带领下,城区、乡村的孩子们的美术课堂中多了许多本土的美术课程,“夹漈草堂”“孤雁木兰陂”“老城门古樵楼”“文庙古韵”“九鲤湖风光”等家乡风景走进了美术课堂。学生们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从莆仙旅游宣传片、风景视频、精美的风景图片、文化深厚的传统建筑造型、体现传统艺术精髓的各类装饰纹样、生动有趣的历史小故事等不同的视角,身临其境般走进兴化大地的雅趣山水、亭台楼阁、古桥古塔。在课堂结束时,经常听到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感叹:“莆田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呀”“九鲤湖瀑布时宽时窄,山涧溪水蜿蜒曲折,沿山谷而游,景色不断变换,犹如一幅国画长卷,引人入胜。涵江蒜溪古村,建筑环环相扣、中西合璧,亭台楼阁配置得当,古朴幽雅”……一堂堂精心编写的校本课程美术课堂令孩子对来自家乡的人文景观资源倍感亲切,多种多样、具体鲜活的资源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学生感知到人文景观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美景。以致,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业,如图10-10,图10-11,图10-12,图10-13。
图10-10 学生作业
图10-11 学生作业
(www.daowen.com)
图10-12 学生作业
图10-13 学生作业
(三)经验提升——开思路,促进教学效果好
校本教材的实践,让笔者对于如何挖掘身边的地方名胜古迹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在教学中灵活结合地方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创多元形式,品生活艺术之源泉
优秀的教学素材需要合适的创作载体去体现,如何让地方名胜古迹资源成为学生手中的艺术作品呢,如何把地域文化和艺术学习有效融合呢?老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创新化设计有趣且易操作的艺术创作形式,激活名胜古迹资源,让这些风景在孩子们手中,焕发独特的艺术光彩。例如彩笔创意中国画表现的夹漈草堂、木兰陂的广告衫设计、古樵楼的文创书签设计、蜡纸刮画表现的十里蒜溪、水粉对印画表现的白塘秋月、南门宋桥的线描写生、平海卫沙雕、湄洲岛鹅尾神化石的微观盆景、文庙的澡井纹样设计、无尘塔的剪纸创作、壶公山的纸艺天气预报卡等,丰富的地方风景资源开发加上创意画的美术表现形式,能给学生带来一场场生活气息浓厚的艺术盛宴。
2.融教材内容,吸乡土文化之智慧
教师应在教学中,在挖掘地方名胜古迹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在编写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把地方资源有效融入现有的教材课例。例如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0课《彩墨脸谱》一课,可以把地方戏曲莆仙戏的历史、莆仙戏角色脸谱的特点结合在教学中;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6课《家乡的桥和塔》时,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走出去,到家乡的木兰溪上去画画“南门宋桥”;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2课《元宵节里挂彩灯》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莆田元宵的游灯文化,特别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枫亭元宵游灯习俗”,还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当地独特的元宵灯——“菜头灯”的制作方法等。巧妙结合现有教材,适时融入本土资源,有效引领学生触闻本土浓浓的人文气息,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研究是没有终点的,老师们将研究结果不断付诸实践、不断继续探索完善,让地方人文景观资源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研究真正促进和丰富美术教学课程资源、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注入强劲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