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并且为这称号而沾沾自喜。多数教师很少去认真思索怎么样当好这个园丁,往往觉得园丁心态的特征就是园丁对田园中的“物”进行不间断的监视和管理、修剪和铲除,认为儿童必须要按照教育设计好的样子进行“修剪”,要把任何不符合要求的枝叶除掉,把儿童摆布成一种“可爱”的样子。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存在这种偏激的园丁心态,认为美术教学只要按照这种园丁心态的“修剪”方法,就能培养出美术教育园地里的美丽花朵。这种园丁心态隐喻了教师对部分儿童的辛勤“关照”,这种“关照”却体现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强权和支配意志。美术教育中的园丁心态还反映出一种对美术优秀生的捧场和对后进生的放弃,就像对那些不能成为鲜花的杂草或者难以成材的小树的拔除和丢弃。这种心态不平等地对待儿童,而把那些可能的“美术新苗”放在优势的地位,享受优待,这种教育行为造成对大部分儿童自尊的严重挫伤,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课《鱼儿游游》时,课堂作业要求小朋友参考各种各样鱼儿的图片,画自己喜欢的鱼的外形,用图案和色彩装饰小鱼,表现鱼儿的花纹美、色彩美,还要表现出鱼儿游动的动态。当老师看到小朋友画的鱼大小构图合理、鱼儿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就会大力表扬;而发现构图偏小、画面零乱的作业就批评指责,觉得这样的孩子就是缺乏艺术天赋,准备视作花园中的“杂草”丢弃。这样的老师,显然就像除草的园丁,而不是爱护花草的园丁。(www.daowen.com)
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克服偏激的园丁心态,尊重和善待花园中的每一株花草。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如果美术教学埋没了人的自我认识的本性,不去发展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这样的美术教学是缺乏活力的,是难以持久的。美术教师只有认清园丁心态,合理引导,留给每一位儿童自我表现的空间,通过美术学习,保护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构建他们的美好人生道路而铺垫好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