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儿童美术教学实践:灵活调整课例,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美术教学实践:灵活调整课例,提高教学效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中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打破常规,凭着自己的智慧,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课标》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并做大胆地尝试,也是课改实验的一个方面。因为《课标》在基本理念中规定选择课程的基本内容时指出“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课标》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所以这样的调整并没有违背《课标》理念。

“教师唯上唯书唯教参,缺乏主见和创新精神,教学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教育专家余文森对“教书匠——知识型教师”的诠释。当教师的都不愿意自己当成“教书匠”,教师不只是教材的演译者,应该要有挑战权威的勇气。教学中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打破常规,凭着自己的智慧,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课标》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并做大胆地尝试,也是课改实验的一个方面。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把握现行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探究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教材内容,从而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例如制定福建省编过渡性美术教材第七册的教学计划,对教材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本册教材共22个课例,其中5个课例是记忆画,这5课记忆画分散编排在本册教材的始终。这是编者有意识的安排,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体现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程新理念。其中,《难忘的夏日》安排在第1课时,这时正值初秋,对刚经历过炎热夏日的同学进行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秋游日记》编在本册教材第11课,教学时正逢秋游时节,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帮助学生回忆秋游情景,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是,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如果从学生的材料工具的准备考虑,应该处理得有连续性与阶段性,有些学生及家长经常反映:“上美术课材料准备很麻烦,今天是制作,下一节又是绘画。”再从知识的结构上考虑,同属于一个类型的课例安排在一起,可以考虑到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调整、集中这五节课进行教学。因为《课标》在基本理念中规定选择课程的基本内容时指出“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课标》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所以这样的调整并没有违背《课标》理念。又如福建省编美术教材第五册的第2节和第3节是写生课《镜子里的我》《我的同学》与第七册的第2节和第3节写生课《炊具与餐具》《小电器》相比,前者是人物写生,难度还大些,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敢于调整。(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