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代经学要略: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

汉代经学要略: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孝经》专论孝道,故名。汉儒虽尊之为经,旧传孔子所作,实际上与《礼记》相似,是孔门后学所为。《孝经·钩命诀》:“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把孔子打扮成一个完美的孝子贤孙。

汉代经学要略: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

孝经》专论孝道,故名。汉儒虽尊之为经,旧传孔子所作,实际上与《礼记》相似,是孔门后学所为。《孝经·钩命诀》:“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把孔子打扮成一个完美的孝子贤孙。“汉制,使天下诵《孝经》[40],汉代统治者宣称以孝治天下,孝就成了儒家道德的中心。唐玄宗御笔亲注《孝经》,再经南宋朱熹等人的鼓吹,《孝经》在经部的地位更加引人注目。

古文《孝经》共二十二章,出于孔子旧宅壁中,孔安国曾为之作注,梁末已亡,后世一伪再伪。今文《孝经》十八章,汉初长孙氏等传之,郑玄作注。《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孝经》为唐玄宗所注,属今文。

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41]后儒发挥孔子孝论而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孝经》论孝之始终:例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为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为孝之终。或者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论孝之等级:如天子之孝,德加百姓;诸候之孝,保社稷而和人民;卿大夫之孝,守其宗庙;士之孝,保其爵禄而守祭祀;庶人之孝,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等等。这样“立身行道”网罗了个人、家庭、宗族、国家,后来孝亲与忠君配套,实在可以成为专制统治的辅助手段,历代统治者钟情于孝的秘密就在于此。(www.daowen.com)

《孝经》以孝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试图将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但关键还是在身体力行,实践性远远强于理论性。儒家抓住血缘亲情在这方面做文章,最能打动人。封建时代劝孝的打油诗、戏剧小说不少,留下了许多“泣天地,感鬼神”的故事,当然有的出于真情,然迂阔骗人的也很多,不可一概而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