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诗经:汉代经学要略与韩诗外传》:保存了精华的古代诗歌总集

《诗经:汉代经学要略与韩诗外传》:保存了精华的古代诗歌总集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汉代以后称《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然而《诗经》肯定经过整理定型。三家诗后来亡佚,今仅存《韩诗外传》。原始诗歌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诗经》保留了这个传统。据研究,《诗经》按音乐进行分类。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占《诗经》的一半,文学价值最高,是精华的部分。

《诗经:汉代经学要略与韩诗外传》:保存了精华的古代诗歌总集

《诗》汉代以后称《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此外还有六篇有标题而无诗文,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举其整数而已。

《诗经》三百零五篇的作者,绝大部分已不可考。个别篇章下面附有作者,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大雅》的《崧高》、《丞氏》称“吉父作诵”。此外,《尚书》记周公作《豳风·氏鸟号鸟》,《左传》记许穆夫人作《鄘风·载驰》。《小雅·常棣》,《国语》以为周公所作,《左传》认为召穆公所作。而《诗小序》说“某人作某篇”,多属臆测。

关于《诗经》的搜集整理,前人有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献诗说见于《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目蒙诵。”《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也有类似的说法。汉代班固、何休等人认为古有所谓采诗之官,采民间之诗献于朝廷,闻于天子,这就是采诗说。《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此为孔子删诗说。

献诗说,采诗说曾有人怀疑过,然孔子删诗说则很不可靠。《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国乐工为他所奏的各国风诗的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当时孔子才八岁,显然不可能删订《诗经》。《论语》中记载孔子多次说过“诗三百”而不言“诗三千”,这也表明在孔子之前,《诗经》与今本大致相同,已经整理定型了。

然而《诗经》肯定经过整理定型。《诗经》中诗的来源地域很广,历时很长,遍及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地区,横跨五百余年,而《诗经》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一致,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况且先秦古籍中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逸诗也不少,在古代交通不便,言语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搜集整理,象这样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是难以想见的。

现在看来,西周及各诸侯国设有乐宫“太师”,很可能他们就是搜集整理者,然后逐渐定型。孔子曾经以《诗》教授学生,发表过一些评论,对《诗》的传播和阐释起过一定作用。

《诗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传,“不学诗,无以言”,行人大夫往往“赋诗言志”,学者自然烂熟于心。秦虽焚《诗》,但西汉人尚能凭记忆完全传写出来。汉代传《诗》有今古文之分,文字上却很少差异。汉初传授《诗》的有三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或取国名,或取姓氏,简称齐、鲁、韩三家诗,都属于今文,武帝前已立于学官。三家诗后来亡佚,今仅存《韩诗外传》。鲁人毛亨和赵人毛长所传《毛诗》,流行于民间,经东汉郑玄作笺,唐孔颖达作正义,流传于今。(www.daowen.com)

《诗经》有所谓“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孔颖达认为风、雅、颂为诗之体,赋、比、兴为诗之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诗经》各篇原来都是乐歌,可以合乐歌唱,甚至配以舞蹈。原始诗歌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诗经》保留了这个传统。《墨子·公孟》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司马迁也说孔子曾弦歌三百零五篇。据研究,《诗经》按音乐进行分类。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风》、《卫风》、《鄘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和《豳风》,多采自民间,它们产生的地域,除《周南》、《召南》在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余都在黄河流域。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占《诗经》的一半,文学价值最高,是精华的部分。其内容涉及劳动、婚姻、爱情、战争、徭役、政治及风俗等方方面面,奠定了中国诗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的人把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作正声。雅有大雅、小雅,也是根据音乐来分的。雅诗基本上以十篇为一组,称作“什”,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计一百零五篇,小雅中有题目无诗文的六篇未计入。雅诗的作者多为朝中的公卿士大夫。大雅的大部分和小雅的少数篇章作于周初,用于朝会宴飨,内容或颂扬神灵,宣传君权神权至上,有的含有道德规谏,与《尚书·周书》接近。大雅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民族的史诗。大雅小部分和小雅大部分作于周室衰微至平王东迁的历史背景下,讽谕时正,伤时扰国,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艺术技巧也很高。

颂有形容的意思,是一种宗庙祭祀的舞曲。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周颂》全是西周初年的作品,歌颂了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形式板滞,语言凝重。鲁颂和商颂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绝大部分属于祭歌,有一定史料价值,艺术技巧较之周颂有很大进步。

赋、比、兴以朱熹的解释最为简明。“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30]赋就是直接铺陈描写。比同于比喻,“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31]兴即托物起兴,比较复杂,它或用于诗的开头,或用于诗篇之中,起象征、联想,比喻的作用,有的创造意境,深化情感,有的只是协调音律。赋、比、兴自《诗经》广泛运用以后,便成为中国诗歌最主要的表现手法,确立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含蓄蕴集,意境深远的艺术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