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汉代经学要略

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汉代经学要略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了解汉代经学,必须从儒家经典入门。后世经部的书籍堆积如山,真正称得上经的并不多。比较重要而且流行的有十三经,其中《尔雅》是一部字典,读经的工具书,《孟子》在汉代并未称经。孔子与经学关系极大,他首开私家讲学的风气,以六部典籍教授学生。这六部典籍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它们可能经过孔子编集整理,但孔子并未称之为六经。六经之名,最早见于《庄子》。六经之称六艺,以此最早。

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汉代经学要略

要了解汉代经学,必须从儒家经典入门。虽然这是一条艰难的路径,但也是没法子的事。

后世经部的书籍堆积如山,真正称得上经的并不多。比较重要而且流行的有十三经,其中《尔雅》是一部字典,读经的工具书,《孟子》在汉代并未称经。汉儒所重视的共有十一部经书,这十一部经书由先秦原始儒家的六部经书扩大而成。

“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1]。孔子与经学关系极大,他首开私家讲学的风气,以六部典籍教授学生。这六部典籍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它们可能经过孔子编集整理,但孔子并未称之为六经。六经之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天运》:“丘治《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以为文。”《天下》和《天道》也有类似的说法。六经又称六艺贾谊《新书·六术》:“《诗》、《书》、《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术,谓之六艺。”六经之称六艺,以此最早。所以《汉书·艺文志》以《六艺略》著录儒经。《周礼》载保氏“以六艺教国子”,此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与六经不是一回事。

以六艺教书育人并非孔子的专利冯友兰说:“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即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左传》、《国语》中所载当时人物应答之辞,皆常引《诗》、《书》,他们交接用《礼》,卜筮用《易》。可见当时至少一部分的贵族人物,皆受过此等教育。”[2]儒、墨为春秋后期相继产生的对立两派,然“孔墨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3]墨子》中多引《诗》、《书》,所以六艺并非只有儒家才研习。(www.daowen.com)

中国古籍在孔子之时也并非只有六艺。《左传·昭公十二年》:“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概言古籍之多。

但是,孔子与六艺的关系最为密切。首先,从孔子开始以六艺教授学生,儒家学派有了固定的教科书。其次,孔子是第一位以六艺教授平民大众的老师,六艺因此普及传播。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出身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特权。孔子聚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4]。其著名弟子中就有穷居陋巷的颜渊,“三年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居“上漏下湿”,“不堵之室”的原宪,“卞之野人”子路等。第三,六艺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但经过孔子教学整理,虽然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5],从《论语》中他引《诗三百》等六艺往往加以发挥可知,在教学整理过程中他绝对不只是恢复原状和照本宣科,实际上是以述为作。也就是说六艺在孔子手中才有了经学的价值。此外,由于六艺的定型和广泛传播,其它书籍逐渐消亡。孔子的弟子及其门徒继续教书传经,六艺就从春秋一直保存到战国时代。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经遭受重大损失。汉初整理先秦古籍,因此有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之分,进而又有对经书的作者、篇目、具体内容的解释等等不同。例如,古文学派认为《乐》遭秦火而亡,今文学派认为“乐本无经”,总之“六经”后来只有五经。这些问题十分烦琐,“剪不断,理还乱”,却是了解经学的常识,无法避开。下面就汉代所重视的十一部经书,针对以上问题作点提要式的描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