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简介
2006年某医院肿瘤科建加速器室,混凝土型号为C40。因该工程位于住院处附近,为防止施工噪声影响病人休息,甲方决定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公司技术部接到合同订单后,通过大量试验,考虑综合成本,决定采用某化工厂生产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配制C40自密实混凝土,要求采购部供应2~20mm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2%的中砂,经试配,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强度指标合格,投入生产。刚开始各部门都很重视,施工比较顺利,到后期砂石供应紧张,将含泥量为4%~5%的砂和级配不良的碎石也用于自密实混凝土,造成混凝土流动性急剧下降,即使施工方采取了辅助振捣,混凝土墙拆模后还是出现严重的蜂窝、“狗洞”。
原因分析
1)细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高,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直线上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石子粒径大、级配不好、针片状含量高,骨料失去滚动性,混凝土流动性也会显著下降。后期砂石质量的下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对砂石质量敏感性很强。
事故处理
经超声波探伤检查,将不合格的混凝土拆除,重新浇筑C45膨胀混凝土。
预防措施
1.自密实混凝土对原材料有较高的要求
1)宜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XG 1—2009)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低热水泥、中热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经时损失小,与外加剂相容性好,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用来配制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不宜采用凝结速度较快的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亦不宜采用掺混合材料和数量较多、与外加剂相容性复杂的复合水泥。
2)细骨料细度模数应>2.6,含泥量宜<1%,且不得>3%;不得含泥块。(www.daowen.com)
3)粗骨料中针片状含量、石子最大粒径、石子空隙率、含泥量、泥块含量等都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因此,《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规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一般宜<20mm,且连续级配,针片状含量≤8%,空隙率宜<40%,含泥量应<1.0%,且泥块含量应<0.5%。
4)外加剂宜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好、混凝土和易性好且能大幅度降低屈服剪应力和黏度的产品。目前自密实混凝土大多采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但是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对原材料质量很挑剔,对砂石含泥量很敏感,使用前要做混凝土试拌,观察其与所用的水泥、掺合料、砂、石的相容性。
2.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参数
单位体积用水量:宜155~180kg;砂率37%~45%;胶结料总量不应<450kg/m3,且不应>550kg/m3;水粉比按体积比宜取0.8~1.15;单位体积粉体量宜为0.16~0.23m3;单位体积浆体量宜为0.32~0.40m3;自密实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强度、混凝土结构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宜为1.5%~4.0%。
3.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
1)原材料计量允许误差:水泥、矿物掺合料、水、外加剂均为±1%,粗细骨料为±2%。
2)正式生产前必须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开盘鉴定,测定工作性能。
3)应根据待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情况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速度、运输时间及浇筑速度进行协调,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确保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泵送与浇筑在其工作性保持期内完成。
4)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为防止产生浇筑不均匀及表面气泡等现象,可在模板外侧辅助敲击。
5)自密实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