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简介
某妇婴医院地下停车场,柱子设计为清水混凝土,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气泡甚多,越靠柱子上部气泡越多,甚至有蜂窝、麻面。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内在原因
1)外加剂中采用的引气剂质量差。在混凝土中引成的气泡大,很容易形成联通的大气泡,如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就会使硬化后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蜂窝麻面。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水胶比过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将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3)混凝土和易性差,产生离析泌水,为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气泡排不出去。
4)水泥厂生产时,粉磨机中加入了助磨剂,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
2.外部原因
1)混凝土每次浇筑厚度偏高,使气泡很难在振捣过程中完全排出。
2)脱模剂黏度过大,尤其是环境温度较低时,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等使脱模剂黏度加大,接触到黏稠脱模剂的气泡很难沿模板上升排出。
3)模板表面不光滑,气泡上升排出困难。
4)环境温度。气温高,气泡大、易破灭;气温低,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因此,冬夏季施工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好于春秋季。
根据以上因素分析,该工程主要是由于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过黏引起的表面气泡。(www.daowen.com)
事故处理
将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刮腻子进行处理。
预防措施
1.混凝土生产方面
1)采用优质引气剂,控制气泡直径在10~200μm内。
2)调整配合比,改善混凝土黏稠性、和易性。
3)如水泥中含有气泡组分,可通过试验加入适量磷酸三丁酯、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等,消除有害气泡。
2.施工方面
1)严格按《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中的规定,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宜为300~500mm。
2)选用优质且黏度小的脱模剂,如油包水型,或选用加了消泡剂和光亮剂的脱模剂。
3)优先采用表面光滑的模板,如脲醛树脂竹木模板或内衬华丽板的模板。
4)混凝土第一次振捣后,20~30min后再复振一次,这样不仅可更好地排除气泡,而且混凝土强度、密实度都会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