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简介
某混凝土公司2006年5月向某工程供应混凝土,工程主体在进行检测时,发现部分实体强度低于同期同配合比的其他工程强度,混凝土表面碳化层厚度达8mm,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推算,混凝土不合格。
原因分析
技术部门对当时所用的原材料进行逐一分析和检查,并没有发现问题,于是针对实体强度低的工程,通过施工日记统计出其所用的水泥,发现这些工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用了同一水泥厂的P.S32.5水泥。于是技术部门到该水泥厂调查,该水泥厂为一个小型水泥厂,从水泥厂的化验指标、水泥强度检验记录来看,并未发现问题,但在检查熟料库时,发现熟料颗粒中大部分有生料芯。在询问水泥厂技术部门后得知,由于生产资金比较紧张,采购的煤质较差,发热量低,因此熟料往往烧不透。但他们通过配料调整,使得水泥的3d和28d强度都合格。调出当时混凝土公司的水泥检验原始记录,该厂的水泥28d强度均在38~41MPa范围内。那么为什么水泥强度合格而混凝土强度都不合格呢?多家水泥厂的总工程师,都对此现象感到很费解。但其中一位水泥专家的话给此问题的解决作了提示,即水泥强度的检验是用固定用水量,也就是说,不论何种水泥,即使其标准稠度用水量相差很多,也都是用国标统一规定的用水量在进行胶砂搅拌的,而在使用水泥生产混凝土时,就要根据出机和入模坍落度来进行调整配合比。熟料中有较多生料团配制的水泥,可以采取加大熟料掺量的办法满足3d和28d强度的需要,但这些熟料中相对会有较高比例的生料成分,这些生料的主要成分是黏土和石灰石粉,掺入到混凝土中,势必造成混凝土需水量的增加和坍落度损失的加大。
通过业主走访和带班技术人员的回忆,当时混凝土出厂时坍落度已调到220mm左右,但经过半个小时的运输,到工地只剩160mm了,如车上未带流化剂,业主就大量加水,混凝土中多增加10kg/m3的水,混凝土28d强度就下降3.7MPa,以用水量调节稠度,每增加1cm坍落度,混凝土强度就下降1MPa,由于水胶比加大,相应地混凝土碳化速度也大大加快,致使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
事故处理
由于工程主体结构不合格,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验算,强度不足的混凝土采用碳纤维加固,混凝土公司因此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预防措施(www.daowen.com)
1)水泥进厂检验,不能只做强度检验,还要做初终凝时间和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试验员发现水泥用水量或凝结时间显著变化时,要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报告。
2)水泥品种、外加剂品种变化时,当班技术人员要做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试验,检查混凝土需水量、混凝土工作性能,即黏稠性、保水性、流动性、保塑性,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混凝土公司要与水泥厂保持联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4)混凝土主体工程必须采用品牌水泥,不得选用未经评审的小厂生产的水泥。
5)每班技术主管要认真记录当日各工程、各型号混凝土所用配合比和水泥、外加剂品种,以便发生质量问题时追查。
6)施工现场准备流化剂或混凝土运输车随车携带流化剂,防止现场坍落度小时违规加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