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乘车凭证的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乘车凭证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乘车凭证也在不断变化着。上海轨道交通最早的乘车凭证——观光券即通车纪念票,在1993年3月1号线南段车站观光试运营期间投入使用。上海轨道交通目前使用的非接触式IC卡为“上海公共交通卡”。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开始使用人工售检票模式,其乘车凭证当然为纸票,采用西班牙的自动售检票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乘车凭证的发展历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乘车凭证也在不断变化着。以上海为例,最早出现的地铁卡是在1989年1月~5月,是一种试机卡,共有5种样式,发行量为44000张,是首套测试卡。在随后的1990年、1991年又先后发行了几套试机卡。在1991年4月发行的“北嘉线卡”既是公交卡,又是地铁试机卡。上海轨道交通最早的乘车凭证——观光券即通车纪念票,在1993年3月1号线南段车站观光试运营期间投入使用。1995年4月10日,地铁1号线正式对外试运营,采用人工售检票方式,乘车凭证主要是1、2、3元纸制车票。由于地铁建成通车后一直使用纸质车票,因此在这一阶段发行的磁卡多属试机卡或纪念卡,无实际普及功能。随着地铁客流的不断上升,纸制车票的使用成本高,采用计程票价情况下票务管理难度大等缺点日渐明显。

1996年1月起,上海轨道交通开始发行有值纪念磁卡,乘客可按其面值换购等值的车票,因此可以说此类磁卡为购票磁卡。1998年12月23日,也就是自动售检票系统正式启用前两个月,上海轨道交通首发可直接刷卡乘车的磁卡,这两套“己卯年”磁卡是我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地铁磁卡车票。1999年3月,上海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作为地铁方面最后一项自动化模式在地铁1号线投入运行,同时上海轨道交通也推出了我国首套非接触式地铁IC卡储值票。

1999年底,上海再开全国之先河,发行了“上海公共交通卡”,此卡可在上海轨道交通、公交、轮渡、出租车、高架轻轨上通用,是真正的全能电子车票。上海轨道交通目前使用的非接触式IC卡为“上海公共交通卡”。

2000年8月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通车运营,它的售检票系统一步到位,直接采用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开始使用人工售检票模式,其乘车凭证当然为纸票,采用西班牙的自动售检票系统。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主要使用的票卡有两大类:一类为接触式磁卡,主要为单程票、纪念票等;另一类为非接触式智能卡,主要为公共交通卡。到2005年10月,上海轨道交通为实现单程票一卡通,准备淘汰接触式磁卡系统,采用非接触式IC卡。(www.daowen.com)

上海轨道交通从纸票一步一步发展到票卡,纸票与票卡的对比如表12-6所示。

表12-6 纸票与票卡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