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交通规划技术传入我国,运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预测已成为规划的主要手段。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4种模式阶段,即 “虚拟现状轨道”模式、“远期轨道交通推算”模式、“四阶段预测”模式和非集聚模式。下面简单介绍各预测模式。
(一)“虚拟现状轨道”模式
“虚拟现状轨道”模式的主要思路是将相关的公交线路的现状客流和自行车流量,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转移,得到虚拟的现状轨道交通客流。然后按照相关公交线路的历史资料和增长规律,确定轨道交通客流的增长率,推算远期轨道交通需求客流量;或者由公交预测资料,直接转换为远期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
“虚拟现状轨道”模式属于早期的预测模式,受其原理的限制,以现状公交为预测基础,对现状交通特征的反映较为片面,无法考虑城市规模、交通设施和出行结构等因素的变化,特别是我们大城市正处于交通快速发展期,未来的交通状况很可能与现状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因此精度较低,但由于操作简单,所以常用作其他模式预测后的比较验证或定性分析的辅助手段。
(二)“远期轨道交通推算”模式
“远期轨道交通推算”模式是基于现状客流分布 (OD分布)的预测模式,它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掌握现状全方式的出行分布,虚拟出 “现状”轨道交通客流,并推算其站间客流,然后按照相关公交线路的历史资料和增长规律,确定轨道交通客流的增长率,推算“远期”轨道交通需求客流量。
“远期轨道交通推算”模式的预测基础为城市客流分布资料,对客流出行现状特征的反映比较全面,因此预测精度有所提高,适用于城市布局结构变化不大、客运交通发展相对稳定的城市。(www.daowen.com)
(三)“四阶段预测”模式
“四阶段预测”模式也是基于现状客流分布 (OD分布)的预测模式,它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掌握现状全方式的出行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年限的全方式出行分布,然后通过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得到出远期轨道交通客流量。
“四阶段预测”模式遵循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即出行产生、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故称为 “四阶段”模式。该模式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能较好地反映城市远期客流的分布,且精度相对较高,但对数据要求高、操作复杂。近年来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一般都属于这一模式,并成为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四)非集聚模式
非集聚模式又称为交通特征模式,它以实际产生交通活动的个人为单位,对个人是否进行出行、去何处、利用何种交通工具以及选择哪条路线等活动分别进行预测,并按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分别进行统计,得到交通需求总量的一类预测模式。
非集聚模式在理论上利用了现代心理学的成果,引入了随机效用的概念,其核心是效用最大化理论。它着眼于研究出行者个体的出行行为。非集聚模式相比传统模式的优势是有明确的行为假说、模式的一致性好、模式标定所需调查样本少、模式有较好的时间和地区可转移性等特点,但目前该预测模式在实际运用上还不够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