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程地质》-阅读分析地质图

《工程地质》-阅读分析地质图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例尺又称缩尺,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和工作精度。正式地质图的图框下必须附有 1~2 幅穿过整个地质图的地质剖面图,以便补充说明全区主要地质构造的地下延伸情况。⑤ 结合地质剖面图,联系本区褶皱和断层的分布,认识本区地质构造总的特点,如褶皱是连续的还是孤立的、褶皱轴面的倾向、断层的规模和相互关系、断层与褶皱的关系等。

《工程地质》-阅读分析地质图

通过读地质图,进一步建立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初步了解它们在地质图上的表现。要求根据所附地质图了解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褶皱、断层、岩浆岩在地质图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并作出地质剖面图。

一、地 质 图

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文字、颜色及线条)把某一地区的各种地质条件(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按比例投影在平面上的图件。地质图一般是在地形图上编绘的,是地质工作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地质图的种类很多。主要用来表示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条件的地质图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为地质图。此外,还有许多用来表示某一项地质条件,或服务于某项国民经济的专门性地质图,如专门表示第四纪沉积层的第四纪地质图、表示地下水条件的水文地质图、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图等。但地质图是地质工作的最基本图件,各种专门性的地质图一般都是在地质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来的。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有统一的规格,除正图部分外,还应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编图单位和编图人、编图日期、地质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等。

图名常用整齐美观的大字书写于图的正上方,图名要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

比例尺又称缩尺,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和工作精度。比例尺有 3种:数字比例尺如1∶50 000;自然比例尺,即图上l cm相当于自然界真正的水平长度,如1 cm∶l km;线条比例尺,一般画成长 6 cm、宽 1 cm 的尺子状,每 1 cm 为一段,每段注上代表的实际长度。比例尺一般放在图名或图框下方正中位置。

不同类型的地质图有不同的图例。一般地质图的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岩石的时代和性质,图例通常绘在图框外的右边或下方。地层图例的排列顺序是自上而下由新到老排列,方格左侧注明时代,右侧注明岩石性质;如绘在下方,则自左向右由新到老排列。岩石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岩浆岩一般按时代新老顺序或酸性程度排列。构造图例放在岩例之后,一般顺序是按褶皱、断层、节理、产状要素等排列。

地质图上不同时代的地层和各种岩浆岩侵入体的颜色是按国际统一图谱规定的,其他如地质界线用黑色、断层线用鲜红色、河流用浅蓝色、地形等高线用棕色等。

图框外还注明编图单位、编图人、编图日期等。

在正式地质图框外的左侧,常有一个综合柱状剖面图,按新老关系从上到下表示该区发育的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其厚度、地层接触关系、岩体穿插关系等。柱状图的比例尺视情况而定,一般大于地质图的比例尺。

正式地质图的图框下必须附有 1~2 幅穿过整个地质图的地质剖面图,以便补充说明全区主要地质构造的地下延伸情况。剖面方向通常要垂直于全区主要构造线,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一条细线表示出来,两端标注代表剖面编号的数字或符号等。

在剖面图上地形起伏线的两边,用两根垂直线限制住剖面的边界,垂直线上所注明的标高与地形的标高一致。剖面垂直边线的上端注明剖面方位,剖面所经过的主要山峰、河流、城镇名称注明在地形起伏线上面,排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二、地质图的读图步骤

地质图的颜色、线条、符号繁多,初学者常不易抓住主要内容,所以在阅读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抓住要领,反复练习。读图步骤可归纳如下:

第一,先读图框外的附件,其顺序是:

① 读图名,结合图幅分幅代号或图中经纬度,了解图件类型和地理位置。

② 根据比例尺换算图幅面积,并了解图件反映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精度)。

③ 根据制图单位和日期了解图件的精度和可靠性,也可以据此查阅原始资料。

④ 阅读和分析图例,弄清图幅内采用的各种符号,了解图中出露的地层时代有无沉积间断,岩浆岩活动的时代、类型等。

第二,读地形等高线及其所代表的地形特征。最简单的方法是从水系特征着手,了解本区山脉走向、河流流向,同时注意本区的相对高差和绝对高程、主要山峰等,从而对地形总的特点有一较完整的印象。

① 根据图例,大致了解从老到新各时代地层分布的范围、延展方向等总的规律。

② 根据图例分析各时代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在地质图上表现特征。(www.daowen.com)

③ 确定地层产状,这在读有等高线而缺少产状符号的大比例尺地质图时,正确判读地质构造十分重要。

④ 首先从图中最老地层出露区(一般为背斜核部)着手,渐次向外扩大,逐个分析褶皱类型、断层类型等。

⑤ 结合地质剖面图,联系本区褶皱和断层的分布,认识本区地质构造总的特点,如褶皱是连续的还是孤立的、褶皱轴面的倾向、断层的规模和相互关系、断层与褶皱的关系等。

⑥ 根据图例,了解岩浆岩活动的时代,侵入或喷发顺序,然后根据岩体轮廓大致确定岩浆岩形成的地质年代和产状,进一步还可以分析岩体与褶皱、断层的关系。

上述各点只是读图的一般步骤,至于如何具体分析某一幅地质图和认识其中的每一项地质内容必须通过实践来逐步掌握。

三、各种产状的岩层、褶皱、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在地质图上,地质信息是通过地层分界线、地层年代符号、岩性符号和地质构造符号,把不同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反映出来的。下面介绍不同情况下的构造形态在地质平面图上的主要表现形式。

1. 不同产状的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各种产状的岩层或地质界面因受地形影响,其露头形状的变化受地势起伏和岩层倾角大小的控制,因而,它们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必然异于上次实习所用的地质构造模型上的平面图。

(1)水平岩层的出露界线是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因而在地质图上是一条与地形等高线重合或平行的曲线;新地层出现在高处(山头),老地层在低处(山谷);同一时代的水平岩层在坡度缓时出露宽,坡度陡时出露窄;上下岩层面出露高度差即为岩层厚度。

(2)直立岩层的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是一条切割等高线的直线,不受地形起伏影响。上下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即为其厚度。

(3)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的表现是一条与地形等高线斜交的曲线;当山脊或沟谷的方向与岩层走向斜交或垂直时,地质界线常呈“V”字形弯曲。一般说来,弯曲程度与岩层倾角和地形起伏有关:岩层倾角越小,“V”字形越紧闭;倾角越大,“V”字形越开阔,或呈“U”形;地形起伏大,弯曲形状较复杂;地形平坦时,弯曲程度小,甚至呈直线。

2. 岩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整合接触 在地质图上,各时代地层连续无缺失,地质界线彼此大致平行并呈带状分布。

平行不整合接触 在地质图上的表现与整合接触相似,但在接触面上缺失某些年代的地层。

角度不整合 在地质图上角度不整合接触明显地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并有地层缺失。较新地层掩盖住较老地层的界线,同一时代新地层与不整合面以下不同时代老地层接触,不整合界线与下伏岩层界线成角度相交,而与上覆岩层界线基本平行。

3. 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在倾斜岩层地区,主要根据不同时代地层在地质图上呈对称重复分布关系来判断褶皱构造的存在。背斜的核部地层时代较老,两翼则依次出现较新地层;向斜则相反,核部地层时代较新,两翼依次为较老地层。

4. 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大部分地质图上都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出断层的产状要素和断层类型。在没有用符号表示断层的产状及类型的地质图上,常画出了断层线,此时,首先要判断其大致倾向及倾角,然后判断两盘相对位移方向,从而判别出是正断层、逆断层还是平移断层。

四、阅读和分析一幅完整的地质图

选择一幅完整的地质图进行认真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