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岩石的空隙
地下水存在于岩石的空隙之中,地壳表层 10 km以上范围内,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空隙,特别是浅部1~2 km范围内,空隙分布较为普遍。岩石的空隙即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又是地下水的渗透通道,空隙的多少、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分布与渗透的特点。
根据岩石空隙的成因不同,可把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三大类(见图4.1)。
1. 孔隙
松散岩石(如黏土、沙土、砾石等)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空隙,称为孔隙。孔隙发育程度用孔隙度n表示。所谓孔隙度是孔隙体积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 V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即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密实程度及分选性。此外,颗粒形状和胶结程度对孔隙度也有影响。岩石越疏松、分选性越好[见图 4.1(a)],孔隙度越大;反之,岩石越紧密[见图 4.1(b)]、分选性越差[见图 4.1(c)],孔隙度越小。孔隙若被胶结物充填[见图 4.1(d)],则孔隙度变小。表4.1为几种典型松散岩石的孔隙参考值。
图4.1 岩石的空隙
表4.1 几种典型松散岩石的孔隙度的参考值
2. 裂隙
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他内外地质引力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空隙,称为裂隙[参见图4.1 (e)]。裂隙发育程度用裂隙率 Kt表示,所谓裂隙率是裂隙体积 Vt与包括裂隙体积在内的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如下:
3. 溶隙(www.daowen.com)
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水流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称溶隙[参见图 4.1(f)],这种地质现象称岩溶(喀斯特)。溶隙的发育程度用溶隙率 Kk表示,所谓溶隙率是溶隙的体积Vk与包括溶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如下:
研究岩石的空隙时,不仅要研究空隙的多少,还要研究空隙的大小、空隙间的连通性和分布规律。松散土孔隙的大小和分布都比较均匀,且连通性好,所以,孔隙度可表征一定范围内孔隙的发育情况;岩石裂隙无论其宽度、长度和连通性差异均很大,分布也不均匀,因此,裂隙率只能代表被测定范围内裂隙的发育程度;溶隙大小相差悬殊,分布很不均匀,连通性更差,所以,溶隙率的代表性更差。
根据水在空隙中的物理状态,水与岩石颗粒的相互作用等特征,一般将水在空隙中存在的形式分为5种,即:气态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
重力水存在于岩石颗粒之间,结合水层之外,它不受颗粒静电引力的影响,可在重力作用下运动。一般所指的地下水如井水、泉水、基坑水等就是重力水,它具有液态水的一般特征,可传递静水压力。重力水能产生浮托力、孔隙水压力。流动的重力水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动水压力。重力水具有溶解能力,对岩石产生化学潜蚀,导致岩石的成分及结构的破坏。重力水是本章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含水层与隔水层
岩石中含有各种状态的地下水,由于各类岩石的水理性质不同,可将各类岩石层划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
所谓含水层,是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构成含水层的条件,一是岩石中要有空隙存在,并充满足够数量的重力水;二是这些重力水能够在岩石空隙中自由运动。
隔水层是指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隔水层还包括那些给出与透过水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岩层,也就是说,隔水层有的可以含水,但是不具有允许相当数量的水透过自己的性能,例如黏土就是这样的隔水层。表4.2是常压下岩石按透水程度的分类。
表4.2 岩石按透水程度的分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