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南大学社会实践成果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计困境

云南大学社会实践成果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计困境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职传播收入不足以解决生计困境。为了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政府有必要出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相关补贴政策,免去传承人的后顾之忧,制定更为良性的激励政策,适当提高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人的物质补贴标准。

云南大学社会实践成果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计困境

1.完善非遗传承人的物质保障机制

进一步推进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加强对传承人的支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缺乏物质支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不得不放弃继续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以养家糊口。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职传播收入不足以解决生计困境。因此,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和继承手工艺品,传承后继乏人,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政府有必要出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相关补贴政策,免去传承人的后顾之忧,制定更为良性的激励政策,适当提高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人的物质补贴标准。物质保障可以增强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进一步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非遗,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命力和后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2.鼓励传承人利用多媒体渠道宣传非遗

现在是网络发达时代,曲艺传承人的表演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曲艺,扩大影响,增强传播效果。比如“土家刀王”向前和参加过“传承者”“中国达人秀”等节目,“恩施新闻网”“北京卫视传承者”等微博号也发布过向前和的表演[23],这些平台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官方平台的传播与转发让很多观众了解到了三棒鼓这种土家族地方曲艺,使三棒鼓的传播跳出固有圈子,走入了普通大众的视野,无形中促进了曲艺的传播,扩大了传播范围。因此作为非遗传承人要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和利用各种多媒体渠道宣传非遗,同时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有必要对老一辈的非遗传承人进行知识培训,尽量让他们都学会开直播、制作短视频,或是配有专门的人来管理他们的视频号,利用线上渠道积极进行曲艺宣传,增加传播路径,打响土家族三棒鼓曲艺名片,促使三棒鼓这种集说唱与杂耍于一体的非遗在网络世界里大放异彩,使得传播范围真正扩大化。

3.相关账号提高媒介内容更新频率

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促使传播范围最大化,但宣恩县在网络传播方面做得还不够。根据笔者的检索情况统计,各大三棒鼓官方公众号和抖音号都普遍存在更新速度慢的问题。例如公众号“宣恩县三棒鼓传习馆”最新的更新时间为一年前,更新频率为一月一条,“非遗宣恩”更新频率为一月一条,对于想了解三棒鼓的网民来说,这样的信息量显然是不够的。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网络媒体内容更新频率缓慢,会转移观众对民间艺术的注意力,降低观众对民间艺术的热情,进一步影响民间艺术相关知识的传播。因此,发布相关信息的个人和组织应尽可能增加内容更新的频率,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注释】

[1]王凤苓.山东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播趋势[J].青年记者,2019(35):111-112.

[2]白俊奎.鄂湘渝黔边区酉水流域民间“花鼓戏”的功能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27-134.

[3]土家族三棒鼓的文化探析——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2018-11-27。

[4]李培芝.宣恩三棒鼓背后的古今传奇[J].中国故事:纪实,2019(04).

[5]李培芝,段续光.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93.

[6]路敏.土家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7]李培芝,段续光.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94.

[8]参见中国宣恩网公众号发布的宣恩县方言三棒鼓宣传疫情防控《打好春节防疫仗》部分节选,https://mp.weixin.qq.com/s/AZ-6sTuVHSgFEsU1w4v54Q。

[9]李培芝,段续光.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94.(www.daowen.com)

[10]路敏.土家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11]李培芝,段续光.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96.

[12]徐兰珍.三棒鼓的前世今生.宣恩新闻网,https://xinxe.com/xnlmxe/2204182.html,2021-03-19。

[13]徐兰珍.三棒鼓的前世今生.宣恩新闻网,https://xinxe.com/xnlmxe/2204182.html,2021-03-19。

[14]参见宣恩县文化馆内部资料《宣恩非遗保护工作成果简介》,2016。

[15]陈力丹,阎伊默.传播学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7-58.

[16]路敏.土家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1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0-92.

[18]徐兰珍.三棒鼓的前世今生.宣恩新闻网,https://xinxe.com/xnlmxe/2204182.html,2021-03-19。

[19]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45.

[2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1.

[21]路敏.土家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2]徐兰珍.三棒鼓的前世今生.宣恩新闻网,https://xinxe.com/xnlmxe/2204182.html,2021-03-19。

[23]路敏.土家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