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棒鼓的演唱形式欢快活泼,极具启蒙作用,也具有文化娱乐功能。这种地方民间艺术在酉水流域特别是宣恩县各个地方乡镇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最繁荣的时期是新中国成立时期。早期,几乎每一个村子都有一支三棒鼓唱队,他们用这种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唱响新中国,歌颂共产党,唱着穷人成为解放的主人,唱词也包含推行土改、扫黑除恶等内容。
自“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传统的三棒鼓和民歌成为“批评”“取缔”的对象。从此,三棒鼓表演队逐渐销声匿迹,导致这门艺术面临失传的危险。改革开放后,酉水河流域的三棒鼓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逐渐活跃起来,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之中,浸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三棒鼓协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位于湖南省龙山县兴隆街乡。1989年10月,肖泽贵、肖泽云被湖南曲艺美术家协会评为“省级优秀民间艺人”;1992年,该县杨志义等四位三棒鼓艺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民间艺人”;2001年12月,兴隆街乡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南省民间艺术(三棒鼓)之乡”。
2001年,为了继承和发扬三棒鼓,来凤县组织人力、投入资金,对三棒鼓的唱词进行挖掘整理,并出版了由向代元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湖北来凤土家传统三棒鼓唱词集锦》。2004年3月,来凤县三棒鼓演唱班子受到邀请在华中旅游博览会主会场演出。2007年9月,宣恩县政府评选出全县首批10名优秀民族民间艺人,其中,三棒鼓的代表性传承人朱锦泉名列其中。这一切都意味着作为民间艺术的三棒鼓已经被政府和文化部门所重视,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11]2011年5月,宣恩县三棒鼓被列入第三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宣恩县三棒鼓被文化和旅游部指定在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演出,并被纳入国家曲艺振兴计划工程。[12]
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以省级非遗传承人朱锦泉为代表的三棒鼓艺人正在努力重拾传统的三棒鼓艺术。通过将民族文化引入校园、党政宣传等活动,三棒鼓的知名度逐渐提高。[13]目前,宣恩县三棒鼓表演队遍布各地,主要分布在李家河、高罗、沙道沟等乡镇。据馆内工作人员的不完全统计,这支队伍有四五十人,是一群专业或半专业的三棒鼓艺人。其中,以省级非遗传承人朱锦泉,州级传承人陆海泉、张相成、胡金平,县级传承人杨昌埃、李昌培、唐辉琼为杰出代表。目前,宣恩“三棒鼓”演出队是宣恩县沙道沟镇木笼寨人,县级非遗传承人杨昌埃组建。杨昌埃目前在浙江省瑞安市打工,他经常带领18名土家族、苗族队员在闲暇时聚首一堂,义务演奏宣恩“三棒鼓”,并在唱词中融入党和国家政策、时政热点、反诈骗知识等,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www.daowen.com)
三棒鼓演唱班子东家请,西家接,常年奔忙于酉水流域的广大城乡地区,他们出现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据统计,他们每年都会参加大大小小的演出达上百场,而由政府邀请进行文艺展演的,将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提供非遗传承补贴,年纯收入一般在2万元以上[14]。虽然三棒鼓在宣恩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真正掌握其精髓的还是屈指可数,总体来说,三棒鼓的传播与传承情况整体不容乐观。
接下来笔者将从宣恩三棒鼓的传播方式入手,分析宣恩三棒鼓的非网络及网络传播方式,同时利用传播学理论试图阐述宣恩三棒鼓不同的传播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并试图提出有效提升三棒鼓传播的建议,切实完善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