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空间是一定乡村地域范围内由乡村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空间配置形态,通常划分为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乡村三生空间是维持乡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及各子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确保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地理空间载体。农户依托于乡村空间进行生产生活,同时又是影响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微观主体。在长期的乡村生活中,农户形成了农业生产行为、迁居行为、社会交往等各种生产生活行为。
万溪冲依托其独特的宝珠梨等资源与悠久浓厚的宝珠梨历史等要素配置组合,形成了其独特的乡村空间。万溪冲农户作为该空间中的重要的影响改造该空间的行为主体,基于乡村空间中自身需求与意愿及所能获取与组合得到的生计资本选择形成了不同的生计方式,这些生计方式又具体投射表现为乡村空间里农户的生产生活生态行为,基于乡村空间要素特征变化而形成的农户生计方式通过生产生活生态行为进一步影响改造乡村空间中的要素组合配置,两者相互影响,使得乡村空间内要素组合、农户生计方式随之变化,呈现出相对应的农户行为特征,具体为农户生产、生活、生态行为特征。
1.万溪冲农户生产行为特征
农户生产行为是在特定经济社会环境下,农户为实现预期效用和收益最大化目标而采取特定的生产方式、种植结构、资源利用、生产投入等生产行为过程。一般而言,农户的生产行为受家庭自身因素、主观认知水平、外部资源环境、农业生产偏好、新技术应用能力、农业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万溪冲农户基于其特有的家庭资源禀赋、主观认知水平及农业生产偏好,总体的生产行为特征呈现如下:
依托几百年来悠久的宝珠梨种植历史而形成的种植文化、传统及技术。在土地流转前,万溪冲农户几乎是进行以宝珠梨种植为主,各传统农副产品种植为辅的生产,生产的资本主要是源于农户自己所拥有的土地资本,生产销售方式较为原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万溪冲发展的需要以及万溪冲旅游的开发,万溪冲农户的生计方式发生变化并呈现出相应的农户生产行为特征。土地流转后,由于万溪冲农户所具有的最重要生产资本——土地资本,其随土地流转制度变为集体所有,万溪冲农户在进行宝珠梨等种植时,需要通过支付不同质量等级与价格的土地租金来实现宝珠梨种植生产,租地面积受在户人口限制(每人2亩)。此阶段,出现大批万溪冲农户因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收益下降以及家里能够分配到的租地面积有限等,开始转向外出种植大棚进行生产的现象。随着万溪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当地农户主要保持原有的生计方式,通过租地继续进行宝珠梨种植,或是在万溪冲租地种植宝珠梨的同时外出包地种植大棚蔬菜,或是直接外出包地种植大棚;只有少部分农户由于自身生计资本充分以及较强的尝试意愿与发展期待改变了生计方式,在当地开农家乐、小餐馆、小卖部等,同时继续租地进行宝珠梨种植生产。
2.万溪冲农户生活行为特征
农户生活行为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为满足农户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需求而产生的消费、居住、就业、社会交往等行为,是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乡村居民之间的交往与共同活动的集合体,是推动乡村生活空间演化的主导因素,以经济活动为基础,受个体认知能力与实践经验的影响。(www.daowen.com)
万溪冲农户的生活行为主要反映在其生产活动行为外的休闲娱乐行为活动中。随着万溪冲的发展,万溪冲基础设施建设、生活休闲娱乐设施不断完善,丰富了万溪冲农户的生活休闲娱乐活动。
万溪冲农户大多为中老年农户,年龄段在40~60岁。生产活动之余,几乎每天中午都会相约于当地的老年活动中心进行打扑克牌、打麻将、闲聊等休闲活动,或者聚在当地小学校门口的寺庙广场前闲聊,晚上会进行跳广场舞活动;万溪冲较为年轻的农户,年龄段为30~40岁,则在生产活动之余,会到邻居家聊天,晚上外出散步、跳广场舞等。
3.万溪冲农户生态行为特征
农户生态行为是农户为满足自身生计需求,在经济、政策、文化、自然环境等外界因素刺激下对生态环境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系列生产与生活行为的总称,包括农户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化肥投入行为、土地利用等生产行为,以及农户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建房居住行为、生活能源消费行为等各种生计行为。
受几百年来传统农耕文化影响,绝大部分万溪冲农户都有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与观念,其生态行为特征具体反映如下:
万溪冲农户爱护并积极维护房前屋后生活环境,主动清扫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大部分农户遵循农作种植生产的一般规律,不超负荷使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良性利用,但同时也伴随着农户不生态的行为,部分农户为获取经济利益,将租地里的宝珠梨梨树伐倒,将土地重新整理,建盖大棚进行大棚蔬菜种植,这种行为方式破坏了当地生态的同时也破坏了当地依托宝珠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