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况和分析模型
主索的顶端和底端的水平距离为32m,落差为24m,斜向距离为40m。4根主索通过节点板顺次连接,总原长为4×10.21m=40.84m,下拉索挂在节点板上(图5-37)。导索顶端和底端的标高分别比主索的高1.0m,其总原长取值与主索的相同。主索节点板与导索之间连接有1m长的吊杆。
单元划分:将牵引索和4根主索分别划分为10个等原长的单元来模拟松垂拉索;导索与主索对应划分为4段,每段划分为一个单元,由上至下标号为A、B、C和D;吊杆划分为一个单元。考虑每根吊杆下有节点板、下拉索、手拉葫芦等荷载,设吊杆受竖直向下的集中力F=4kN,初始分析模型见图5-38所示。
图5-37 索网结构示意图
图5-38 初始分析模型
主索为7φs21.6钢绞线束,导索采用1根6×37S+FCφ36钢丝绳,牵引索采用1根φs 15.24钢绞线,构件力学参数见表5-1所示。
表5-1 构件力学参数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整体有限元模型,构件均采用Link 8杆单元。基于该软件二次开发平台编制“NDFEM”法找形分析程序,设定分析参数和收敛标准:单次动力分析时间步数允许最大值[Nts]=5,单个时间步动力平衡迭代次数允许最大值[Nei]=50,初始时间步长ΔTs(1)=0.5s,时间步长调整系数Cts=1.2,动力平衡迭代位移收敛值[Uei]=0.005mm,位形更新迭代位移收敛值[Uci]=2mm。
2)牵引滑移过程分析工况
基于文献[44]的思路,串联拉索沿导索空中累积滑移安装的计算过程与施工过程是相逆的,即计算分析的初始状态为施工完成状态,然后按照逆向的顺序放长牵引索,使主索沿导索向下滑移,在此过程中逐一计算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力学状态。牵引滑移过程分析工况见表5-2所示,从工况9向工况1依次分析,前个收敛的工况模型作为下一个工况分析的初始模型。
表5-2 牵引滑移过程分析工况
3)调整导索单元原长策略的分析效率对比
为模拟滑轮移动,位形迭代分析中调整导索单元原长。策略一和三分别是策略二和四在λ=1时的特例,因此基于工况9,Ru=0.004,Rl=0.0 004,对比策略二和四在不同λ值下的总动力平衡迭代次数∑Nei、总时间步数∑Nts和位形更新次数Nci,分析结果见表5-3和图5-39所示。
表5-3 调整导索单元原长策略的分析效率对比
图5-39 参数对比下Nci变化曲线
由分析结果可得:
(1)当λ=1时,策略一优于策略三。
(2)当λ>2时,策略四优于策略二。
(3)增大λ值,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但λ取值过大,则动力平衡迭代不易收敛,降低了分析效率。
(4)表中λ=7时的策略四分析效率最高。(www.daowen.com)
4)不同导索原长的牵引滑移过程分析对比
设定不同的导索原长,对比分析其对牵引过程状态的影响。设导索原长分别等同于主索原长(S=40.84m)、导索端点距离(S=40m)及两者中间值(S=40.42m)。调整导索单元原长采用策略四——“逐单元递推倍增”,设参数λ=7,Ru=0.004,Rl=0.0 004。
经分析,导索原长S=40.42m时各工况的位形和导索单元模型长度分别见图5-40和图5-41,可见:随牵引索原长逐渐缩短,主索沿导索累积向上滑移,上部导索单元A的长度基本呈线性减小,中部单元B的变化较小,下部单元C和D的长度增大。
图5-40 导索原长S=40.42m的静力平衡态位形
图5-41 导索原长S=40.42m的导索单元模型长度变化曲线
对比导索三种原长下前3个工况的位形(图5-40、图5-42和图5-43),可见导索原长较长(S=40.84m)时,起始工况的导索下端线形更加平缓,甚至可能出现下凹,不利于滑移,因此从导索线形方面来说,起始工况是最不利的,导索原长不宜过长且不应超过主索原长。
在不同导索原长条件下,对比导索和牵引索的拉力(表5-4、表5-5、图5-44和图5-45),经分析结果可得:
(1)随牵引过程,导索拉力先升后降,中后期出现峰值。
图5-43 导索原长S=40.84m的前3个工况静力平衡态位形
图5-44 导索不同长度条件导索拉力变化曲线
图5-45 导索不同长度条件牵引索拉力变化曲线
(2)导索原长较短(S=40m)时,导索拉力明显增加,且末期拉力降低幅度小。
(3)随牵引过程,牵引索拉力总体变化不大,但当导索原长较长(S=40.84m)时,末期牵引索拉力迅速增加。
(4)三个导索原长中,中间值S=40.42m避免了过大的导索拉力或牵引索拉力,显然是较优的选择。
总之,导索和牵引索的拉力变化受导索原长影响大,且较为敏感;合理的导索原长应介于主索原长和两端距离之间。
表5-4 三种导索原长下导索拉力 单位:kN
表5-5 三种导索原长下牵引索拉力 单位:k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