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流动的概念及分类
职业流动是劳动者的职业变动过程,或者说是劳动者对不同劳动角色的放弃与获得的过程。一般认为职业流动可以从以下五种角度划分类型:
1.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
横向流动是改行换业;纵向流动是在同一行业不同层次之间的变换。
2.个别性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前者是自身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部门机构的改革引起的。
3.一生中的流动和代际流动
前者指劳动者一生中的行业变化;后者指两代人的职业变换。
4.国内的流动和国际的流动
前者在国内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变换职业;后者到国外或者先后到不同国家就业。
5.顺向流动和逆向流动
前者又称合理流动,及流动方向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如从大中城市流向农村,从沿海城市流向内地或边疆,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贫困地区,从人才积压的行业流向人才匮乏的行业,从用非所长的工种流向最能发挥特长的工种,就是顺向流动,或称合理流动。与此相反的即逆向流动,又称不合理流动。
从现状来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当代基础科学有500多个主要专业,技术科学则有412个专攻领域,世界上约有9000多个行业,社会上就业的工种有149000多种。从长远来看,职业流动有利于打破僵化的社会分工给人造成的片面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共产主义社会职业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职业流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二)职业流动的实质是进行职业的再选择
职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个体的职业选择在所难免。为此,在职业选择时个体既要考虑符合社会的需要,更要符合个体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
1.就业初期必要的心理调适
就业初期是职业适应期,“适应”绝不是“迎合”、“消极依从”的同义语。从生物学意义到认识论意义,“适应”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就业初期劳动者为适应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调节活动,都是智力活动的本质表现。这些自我调节活动有很多内容,这里集中研究心理调试问题。心理调适是对自身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进行调节,以适应职业需要。心理调适成功,劳动者就由职业适应期进入职业稳定期;心理调适失败,就会因为心理挫折、心理压力、心理疲劳等,出现不适应职业需要的种种状态,最终导致职业流动现象。
2.从业过程必要的心理疏导
经过就业初期的心理调试,劳动者适应了职业需要,由适应期进入稳定期,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早逝的,不久又进入分化期:一部分人在原单位从业,另一部分人变换单位甚至改行换业。在改行换业的人中,不少是职业能手,绝不是与职业不适应,而是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所说的“需要的优势”的更替,“随着较低层次的基本需要的满足,较高层次基本需要的优势则逐渐增强”。优势则需要产生主导性动机,劣势则需要产生辅助性动机。一般来说,过多的职业能手流动,对企事业单位是不利的;就流动者个人而言,能够留在原行业,轻车熟路地创业,于公于私,有益无害。这就必须在从业过程中,针对心态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否则,就可能出现心理障碍,陷入心理误区,甚至走上邪路。从业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是群体和个体的共同任务,下面侧重讲五种心理的自我疏导:
(1)补偿心理
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的职业与个人的兴趣不太吻合,或者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者工资收入难以维持日益增加的家庭生活支出,需要通过业余劳动来补偿。如果通过业余劳动满足了新需要,就会心安理得,不得改行换业。这里讲的业余劳动,常见的是兼职和第二职业。
(2)饱和心理
按照某种固定程序,反复进行内容相同、形式相同的工作,久而久之,觉得单调、乏味、无聊、寂寞,有一种饱和感。这种情绪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劳动效率下降,甚至不想干了,心理学家称之为饱和心理。
(3)进取心理
进取心理是一种自我激励、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映变量相互作用的过程。刺激变量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刺激,机体变量是不断变化的机体自身的需要和动机等,反映变量是不断变化的行为。刺激变量引起机体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行为目标达到之后又强化了刺激,如此循环反复,持续不断,螺旋形上升,形成进取心理的全过程。进取心理是人不断进步,不断取得心理的自我疏导,重点在于合理地确定目标的质与量。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目标与单纯的社会性目标、自私性目标的质的区别。目标的质的变化决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质的变化。目标的大小则是量的差异,进取心强的人要防止走入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的误区,以致不能达到大目标而产生挫折感,丧失进取心。
(4)嫉妒心理(www.daowen.com)
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是对别人某方面或许多方面超过自己而产生的怨恨、烦恼、愤怒等消极情绪。由于嫉妒别人的长处,难以直言,遂收集或制造别人的“隐私”或“秘闻”,散布流言蜚语,进行人身攻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端正竞争态度,开展公开的平等的合理的竞争,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既要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人,又要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胜过人,这样就能保持心理平衡。平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加强交往中加深感情,就能彻底克服嫉妒心理。
(5)逆反心理
这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或相矛盾的心理,并与常态相反的一种情绪体验和行为意向,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它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心理因素构成。其中,认知是基础,规定了逆反的对象;情感是催化剂;意向是对逆反对象的反应趋向,是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和最终结果,即抵制和对抗。一般来说,倔强的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在特殊情况下,顺从的人也有逆反的时候。但是,经常性的逆反心理会养成一种不良习惯,使自己与领导难以相处,或与同事格格不入。为了避免逆反性格化,要和观点不同的人及时交谈,求同存异,防止认知的差异演变成情绪的对立,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那样势必产生职业流动心理。
(三)职业流动必要的心理准备
人的行为是行动前心理准备的反应和结果,职业流动这种行为也一样。其心理准备可以分为长时的准备和情境的准备。前者是在较长时间内获得活动定势、知识和技能;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以临战姿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创造心理可能条件,实现此时此刻的有效动作。两者是一个整体,由以下四大要素构成:
1.动机因素
指个体由于有新需要而产生的职业流动的动机,这种新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职业流动的成败与衡量标准是新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一般而言,职业流动成功率的高低与对原职业的满意程度成反比。然而,职业流动既有收益,又有损失,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要进行利弊权衡和机会成本核算。
2.认知因素
指个体对准备进入的新职业、新单位的了解,对自身素质的评价,对有关政策规定的学习。职业流动的动机不同,对新职业、新单位了解的内容就不同。如果职业流动的动机是增加工资收入,就要了解新职业、新岗位的最高月工资标准,有多少奖金和津贴,有哪些晋级的条件和手续,有哪些关于假期工资和退休待遇的规定,此外,还要学习关于职业流动的政策规定,如果对有关的政策法规一无所知,就可能在职业流动中卡壳,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3.情绪因素
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是职业流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向原单位领导汇报自己请求流动的理由,就要防止不良情绪引起的泄私愤、出怨气等现象。否则在原单位造成的恶劣影响也可能传到新单位,对以后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4.意志因素
向原单位领导提出流动要求后,如不符合新的政策规定,则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自觉控制流动意向。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但同时受客观条件限制,所以应按客观规律办事。一般说来,从理论科学向技术科学流动,从技术科学向应用科学流动,从精密科学向非精密科学流动比较顺当。一切职业流动都意味着吃苦、拓荒和更艰辛的耕耘,也许更多面临的是挫折和失败。每个职业流动者都要预见这点,做好心理准备,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争取成功。
阅读建议:
1.张济生:《素质培养与职业定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8~309页。
2.雷霖、江永亨:《大学生创业指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4 页。
3.樊钉:《起步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页。
4.王希永、李晓珍:《大学生创业指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页。
思考题:
1.你是如何理解职业指导的本质和意义的?
2.举出一两个让你感触最深的成功创业的真实案例。
3.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具备创业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如果还没有具备,应如何提高?
4.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你对职业心理健康有什么新的认识?对遇到的职业心理问题和困惑,你又将如何解决?
5.在班级内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一次职业指导操作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