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学新编:教学语言技巧,重要且艺术

职业教育学新编:教学语言技巧,重要且艺术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教学语言是一门专门艺术,它是构成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中无论是文化课教学,还是生产实习教学,都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教学语言既不是纯粹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口语。它崇尚文雅、谦逊、礼貌,而不允许使用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有伤害的语言。其实,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在教学语言的数量。

职业教育学新编:教学语言技巧,重要且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包括口语和书面语。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学语言是一门专门艺术,它是构成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科技水平怎样提高,教育手段如何现代化,教学语言这门艺术也不会淡化到无足轻重的地步。职业教育中无论是文化课教学,还是生产实习教学,都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

教学语言不同于哲学政治用语,也不同于文学艺术用语。教学语言既不是纯粹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口语。它具有行业性或职业性,是在民族语言基础上,根据教学的特殊要求和需要形成。教学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一)教育性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和作用。教学语言既可以是直接的,即采用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语言,也可以是间接的,即采用能够转化为科学的、辩证的世界观和坚定、正确信念的语言。具体来说,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它应该是句句有教育价值,句句体现着教书育人准则。同时,教学语言还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的要求,使用健康、文明、进步的语言。其中包含了对学生的肯定、表扬、鼓励、督促和指导。即使是对学生的批评,也必须是以对学生满腔热情的关心与爱护为惟一出发点,循循善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学语言不仅应当富有深邃哲理性,它更应该是语言美的典范。它崇尚文雅、谦逊、礼貌,而不允许使用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有伤害的语言。

(二)学科性

教学语言所传递的是某个学科或特定职业领域的教育信息,要求教师必须运用本学科术语或职业领域的专门用语进行教学。这是因为术语或专门用语是一定范围内的共同语,运用他们进行教学,一说就懂有利于交流,便于学生就业后开展工作。另外,学科术语是该学科特有的概念,它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用其他词替代都会破坏其科学性和严密性。当然,教学活动中为了使讲解生动有趣,也需要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但这种语言也应是优美而不失学科性的。

(三)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具有三层意思:其一,教学语言必须合乎语法规则和逻辑要求。教学语言要完整流畅,教师要精通语法、修辞和逻辑,不说别人难以理解或听不懂的话。其二,用语准确,语气肯定。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例子,都要恰当,不能含糊。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等模棱两可的语言,或者是言过其实、词不达意的话,都会使学生难辨真伪,概念模糊,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告诫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要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思索困难,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其三,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教学语言应反映出教学内容的发展过程,运用分析与综合,演绎和归纳,类推及比较,把握实质,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

(四)简明性

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一节课时间有限,要求教学语言必须简明扼要。夸夸其谈,拖泥带水,常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如堕五里云烟,记下了枝叶,忽略了主干。教学语言虽然不能像电影剧本那样经过千锤百炼,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也要抓住要领,干脆利落,该长则长,该简则简,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些教师总担心学生没听见,没记牢,一些话常反复多次。其实,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在教学语言的数量。而在于说的是否切中要害,恰到好处。

(五)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激发学习动机、兴趣、热情,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联想。启发性语言有多种运用形式,其关键是设置问题和留下思考的余地。教学语言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不可嚼烂掰碎尽道其详。留有余地就是要创造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六)生动性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就是要通过语言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语言直观是重要的直观手段,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构架起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科学原理常常抽象深奥,教学语言的生动是“抓住听众”讲明道理的关键。

(七)节奏感

语言的节奏性是指语调高低,语速快慢的变化。教学语言应有诗一般的韵味和音乐般的旋律。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郭沫若说:“语言除掉意义之外,应该追求它的色彩、声调、感触。同样的语言或字面有明暗、硬软、响亮与沉抑的区别”。可见,语言还应该追求文采节奏。有研究表明,语言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语调由轻变重或由重变轻,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教师使用教学语言时应随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的变化来掌握节奏。

阅读建议:

1.傅道春:《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2页,第73~117页,第173~199页,第216~238页。

2.胡淑珍等编著:《教学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3~160页。(www.daowen.com)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67~292页。

4.肖川:《论教学目标》,载《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6期。

5.盛群力、马兰:《试论系统设计教学中的备课程序》,载《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思考题:

1.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互动:

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

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

老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

学生答:“有一条水沟。”

老师再问:“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

学生答:“没有。”

老师接着问:“邱少云最后怎么样?”

学生答:“牺牲了。”

你如何评价这样的教学活动?如何将其改为探索启发型问题?

2.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做好哪些工作?

3.你认为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4.观摩一堂课,分析教师的哪些做法值得你学习借鉴。

[1]许友兰:《指导预习也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载《江苏教育》(小学版)1981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