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动作技能教学不宜使用发现探究模式

动作技能教学不宜使用发现探究模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作技能教学应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动作模式,一般不能使用发现探究模式。运用发现探究模式的基本要求:1.教师和学生需转变观念和习惯发现探究模式的中心思想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帮助他们知道如何着手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把传递结论式教学,转变为提供材料、引导研究、传授方法、发现结论、培养能力式教学。

(一)理论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索能力。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都是人类已经解决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是未知的。在教师不讲解结论,只提供一定素材情境的条件下,解决问题则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即需要分析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验证自己的方案。

杜威强调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知识的意义在于对知识运用,提出“从做中学”的主张。知识的应用无法通过抽象规则而学会,必须通过一个个实际问题或案例的解决活动及其反思活动而逐步掌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在问题解决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发现它们是否有效。[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只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二)教学目标

该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科学研究能力,发展学生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自信心,开发学生的潜力。它主要运用于定理、原理、法则一类内容的教学。动作技能教学应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动作模式,一般不能使用发现探究模式。

(三)教学程序

发现探究模式的教学程序可概括为(如图8-3所示):

图8-3 发现探究模式教学程序图

1.教师活动过程

(1)所谓创设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如包含矛盾和问题的故事或实验、不完整的设计或方案、生产实践中的困惑等。

(2)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发现情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料或查找资料的线索。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学生思维方向,采用提示、点拨、引导等方法,促使学生发现科学原理,解决问题。

(4)评价学生得出的结论,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为此进行的努力,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活动过程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矛盾,寻找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经常是学生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或查找到的资料,做出解答假设。(www.daowen.com)

(3)围绕着问题的解决,通过分析思考、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验证等活动,学习者可以建构起与此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4)得出结论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四)师生配合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围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开展教学。要求教师准确选择适合学生探索发现的问题,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结论。要求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努力发现并总结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发现探究模式的基本要求:

1.教师和学生需转变观念和习惯

发现探究模式的中心思想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帮助他们知道如何着手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把传递结论式教学,转变为提供材料、引导研究、传授方法、发现结论、培养能力式教学。学生也需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索式学习,这种学习不仅需要掌握问题的结论,还需要掌握得出结论的方法。

2.师生情感融洽

师生情感的融洽程度,决定着引导过程的状态特征和结果,因此,应该建立团结、合作和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3.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制订应适合学生实际

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引导途径也需要精心设计。

(五)支持条件

运用发现探究模式除需要正常教学所需的一般条件外,还对教师素质有较高要求,不仅需要教师知道科学结论是什么,还需要通晓结论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发现的过程,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过程、特点,善于诱导,善于设计发现过程。学习者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强烈的探索意识。该模式需要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必需的背景知识和材料,有些教学内容还要借用一定的工具、仪器和实验设备。

专栏:

布鲁纳及其同事设计的一节运用发现探究模式的地理课教学

学生要学习美国北方中央各州的情况。上课伊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幅美国北部的地形简图,图上标有这一地区的河流、湖泊、山川及自然资源,然后提出问题:这一地区的大城市应该位于何处?铁路应该建在哪儿?公路应该如何分布?学生不许看书与地图册,否则被视为不道德行为。接下来进行课堂讨论,学生给出了多种结论,为了说服同伴,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了许多有关城市建设要求的合理的理论,如水运理论、矿藏资源理论、食品供应理论等。一个小时后,教师再给出完整地图,并解答学生的问题。采用此方法教学的实验班,在兴趣水平和概念辩论水平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控制班。该方法设计者认为,最显著的实验成果是儿童的态度,儿童第一次把城市的位置看作是一个问题,并且能够经过思考发现答案。他们在探索这个问题时,不但感到愉快和兴奋,而且最后,至少对于过去把城市现象视为当然的儿童来说,认识了应该如何建设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