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一词是地位和重视程度的反映。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曾出现过多种观点,如道德本位、政治本位、知识本位、技能本位等。近年来随着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又出现了素质本位、人格本位等思想。能力本位教学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从业者的活动内容、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以提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思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特点的反应。
能力本位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对师范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当时人们认为采用学科课程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培养出来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低下,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有人提出,应根据教师每一项工作内容,分析教师职业的能力要求,确定教师的能力标准,并以此来培养教师,这一改革思想被称为“能力本位”。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产业界强烈要求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认为当时的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缺乏联系,学校只重视学生知识和理论的获得,而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能力本位思想应用到职业教育改革中,以后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90年代初,通过中国和加拿大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传入我国,在铁路运输、石化等行业推广,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能力本位思想传入我国后,有几种称呼,如能力本位职业教育(Competence 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即CBVE);也有称能力本位培训(Competence Based Training即CBT);或称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即CBE)
能力,指的是直接影响人们活动的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开展与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可分为两大类,即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完成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如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特殊能力是完成特定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如双手协调能力、音乐能力等。个人能力的结构和水平是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有机结合的结果。有些能力先天成分较多,有些能力后天学习成分较多,个人能力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合素质教育思想和我国职业教育实践,能力本位概念中所说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心理承受能力。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态度,能力本位是强调围绕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表明了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能力本位不是能力惟一,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中,知识和态度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能力本位教学理念的特征如下:
1.教学目标明确化
首先,能力本位教学目标对培养人才的定位明确,即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具有某种职业岗位能力,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次,教学目标表述的确定详细、具体、可测量,是否达到,一目了然。
2.教学内容模块化(www.daowen.com)
能力本位教学要求打破学科体系界限,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按照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构成不同需求的模块,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一项任务常常涉及多个学科,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学完一项内容,学习者就能完成一项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
3.教学组织个别化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为个别化的教学组织提供了可能。每个学习者在学习前,都可以参阅标准的大纲和以此确定的学习内容,把其中自己已经了解和掌握的部分提取出来先进行考核检查,考核通过后便可把该部分内容从标准大纲中划除,不再重复学习或培训。此外,也可以从标准内容中补充进自己尚需要补充的内容,使之更适合于自己的需要。在同样一个学习培训目标下,每个学习者由于个体条件基础的差异,可使用不同的实施大纲和完成不同的内容。
4.教学评价客观化
能力本位教学需要建立起详细具体的目标体系,包括综合目标、专项目标、层次目标和单元目标等。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根据目标进行考核和管理。学习者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调整学习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