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教专家特拉姆在《综合经济形势中的学习、思维和行为——在商务职业培训中运用新的工艺》中对行为导向界定为:“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行为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在教学活动中,行为导向教学体现以下几种观念:[2]
——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而非教师的教导;
——学习的成效在于学生行为的改变,包含内化、外显行为;
——每项学习的积累,部分的结合,都可以成为整体;(www.daowen.com)
——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以某种量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可以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含四个要素,简称A、B、C、D要素,分别为:A代表谁来执行这项行为,如学生、学习者,英文简称为Audience;B代表达到目标的“实际行为”是什么,如“撰写一篇文章”或“分析引擎结构”等动作,英文简称为Behavior;C代表完成行为的“相关条件”,如“30分钟内完成”,“不得参考操作说明”条件等,英文简称为Condition;D代表评定行为表现成功的“标准”,如“误差在三厘米以下”,“答对90%”等,英文简称为Degree。
综合上述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它以追求学生的行为改变为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活动,在真实的工作场景环境中,使学生形成符合生产需要的行为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