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职业教育学新编》收获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职业教育学新编》收获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专业课程的适应性、灵活性合理的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是办好职业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教育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生产活动的需要。社会人员的这种就业需求也必然对职业教育产生影响,现代职业教育应包括职前就业准备教育、职中在职提高教育和转换职业所需要的教育。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职业教育学新编》收获

(一)教学目的的职业性、实用性

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就要根据未来职业的需要进行定向培养,满足特定职业的需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各个方面均反映特定的职业特色和风格,带有该职业的烙印。职业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潜在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能在职业活动中完成任务的劳动力。随着社会发展,任何职业岗位都需要掌握相应能力素质的从业人员,我国实行的“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政策、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都表明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素质有较高要求,不具备某项职业技能的人,就不能从事该项职业活动。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工艺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它直接担负着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移植到生产上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中、初级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他们处于行业、工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岗位、工艺操作的实践岗位。因此,职业教育所追求的不是理论水平,也不是学历文凭,而是一种能满足某一职业或工作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教学主要进行关于生产设备、工具、工艺流程、加工方法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等生产技术方面学习和训练。教学从将来工作需要出发,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如应用条件、方法、手段、效果和检测。教学活动重视与未来工作相衔接,特别是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里进行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二)专业课程的适应性、灵活性

合理的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是办好职业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这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依据。

社会经济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中,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变动,这种变动的特征,首先是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其次是产业部门中的行业构成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行业如纺织、钢铁、采掘等从业者日渐减小,一些新兴行业如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等则日趋发展。第三是各产业部门或行业的技术构成发生变化,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也必然导致劳动的技术内涵日趋丰富、智力成分不断增长。上述变化,必然导致社会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产生劳动力流动现象。劳动力在产业间或行业间的流动和技术构成的变化,对职业岗位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新岗位不断产生和旧岗位逐渐消失。

英国《职业名称词典》第三版(1965年)列出21741个岗位,比第二版(1949年)增加6432个。第四版(1997年)又比第三版增加2100个岗位。但是第三版中的职业岗位有3500种在第四版中消失了。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中,出现了许多像机器人、技术员、CAD/CAM维修技术员、核电站技术员、城市运输系统经理、电传编辑、技术秘书、计算机信息处理员、工程心理学家、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员、时装设计师等从前难以想像到的新职业岗位,而一些低技术岗位则大量消失。美国近五年中,有七千多岗位消失了,但又新增了八千多岗位。这些岗位都具有较高技术含量。

由此可见,社会职业岗位体系的动态发展,各职业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也必然发生相应变化,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先进性

职业学校的服务范围广泛,可以是第三产业,也可以是第一、第二产业;培养目标跨度大,既可以培养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又可以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技术工人和其他劳动者;根据当前和长远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既具有某方面专业特长,能够顶岗劳动,又要有一定通用性,一专多能,满足转换职业和在职提高的需要。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开设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生产活动的需要。其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当今社会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社会生产中出现设备、工艺、产品更新周期短,产品批量小,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职业教育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生产要求保持一致。

(四)教学对象的复杂性、终身性

职业学校教学对象的复杂性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教学对象年龄、阅历层次复杂,有青少年学生,也有青年从业者,还有工作多年的成年人;其次,当今社会还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进入职业学校尤其是初、中级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动机、职业适宜性以及对所学专业(工种)的认识都不相同,存在各式各样影响学习的消极因素,需要教师解决。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就业人员的利益导向和价值走势,常使其就业岗位经常变更。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青年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变换和工作的更动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些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岗位或一个工作单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产生着同样的变化,青年人越来越频繁地变更职业。社会成员正由“单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熟悉的社会现象。社会人员的这种就业需求也必然对职业教育产生影响,现代职业教育应包括职前就业准备教育、职中在职提高教育和转换职业所需要的教育。职业学校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第一次就业需要,而且要为其再学习提供基础,应着眼于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

(五)实践教学的中心性、多样性

职业教育为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的专门人才,毕业生既需要有较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又需要掌握一技之长,形成直接的生产力。实践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使学生巩固、加深、补充在理论课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从而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它使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在生产性实习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创造了生产产值,是造就全面发展一代新型劳动者的重要途径。因此,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应围绕实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为实践教学服务。(www.daowen.com)

实践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地点具有多样性。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可以采用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技术推广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在校内的教室、实验室、实习车间进行,也可以在校外的实习基地、生产现场进行。不同的教学环境是为教学内容和目的服务,各种环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学生在真实岗位环境中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专栏:

你心中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

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记者访《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和案例》丛书主编谈话录,2002年11月28日第5版。

[1]引自《论语·阳货》。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页。

[3]张福珍等主编:《应用职业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页。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