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道德品质是在一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上述各因素协调发展,道德品质教育应选择最需要、最薄弱、最能奏效的环节作为突破口,不能僵化。道德发展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决定了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复杂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教师、学校管理、实习单位、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平稳直线上升的,需要反复教育。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

(一)道德品质形成的同时性

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是构成人的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其中认识是先导,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信念是支柱,行为是归宿,习惯是目的。但由于构成道德品质的诸种道德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因此在实行道德教育过程中,各种要素常常是同时起作用。如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都是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支配下形成的,没有正确认识的情感,会产生不理智的感情冲动,也就失去道德意义;没有一定正确的道德认识,就不能产生坚强的道德意志,不能形成道德信念,即使产生行为也是盲目的行动,更不可能形成习惯。由知到行的转化,不仅需要正确的道德认识,而且需要有相应的道德情感,方能导致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要使道德行为坚持到底,养成道德习惯,又离不开道德意志。只顾一点,难以真正奏效。所以,在实施道德教育过程时,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其他,使之相互协同,目标一致。

(二)道德品质形成的多端性

多端性是指道德教育过程可以从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多个方面开端。从理论上讲,道德认识是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但道德形成过程中不一定只能从道德认识教育入手。学生道德品质是在一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上述各因素协调发展,道德品质教育应选择最需要、最薄弱、最能奏效的环节作为突破口,不能僵化。可以晓之以理,从传授道德知识入手;可以动之以情,从陶冶道德情操入手;可以炼之以意,从锻炼道德意志入手;可以导之以行,从训练道德行为入手。既可以从一个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多端同时并进。道德的形成是复杂的,一定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道德品质形成的重复性(www.daowen.com)

学生道德品质有程度和水平的差异,其形成过程是螺旋式、起伏式发展变化的,道德教育往往需要反复进行。道德发展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决定了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复杂性。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长期不间断地反复教育,才能收到稳定效果。职业学校学生与社会许多方面有密切接触和联系,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道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教师、学校管理、实习单位、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平稳直线上升的,需要反复教育。道德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次教育就立竿见影,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

(四)道德品质形成的实践性

实践性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道德要求应分层次,要符合受教育者实际,符合道德形成规律,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二是道德教育要看实效,以行为为核心。道德本身是知行的辩证统一,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实践是形成道德的必经途径,脱离学生生活,没有亲身体验,就不可能形成道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