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其核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历程,也是作为社会职业人的教师从接受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直至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教师成长阶段的划分也不相同,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傅乐(Fuller)提出教师发展三阶段说,认为教师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事物依次为关注自身生存阶段、关注教学内容和效果阶段、关注学生发展阶段;美国学者卡茨(Katz)提出教师发展经历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成熟时期四阶段说;伯利纳(Berliner)认为教师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分别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费斯勒(Fessler)提出教师发展经历八阶段说,分别为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在借鉴国外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实际,我们认为职业学校教师成长过程可以分为入门、探索、合格、优秀四个阶段,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认识和克服缺点,能够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一)入门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部分,是为获得教师资格的准备时期。理论学习是指学习教师岗位所需要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法等内容;实践锻炼是指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在教师岗位上进行教育实践锻炼,形成一定教育教学能力。从时间角度看,这一时期包括职前接受教师教育和一年左右的教育教学实践。
主要特点:需要从学生或其他社会角色转变成教师角色,对教师职业有许多幻想并逐渐了解;教学过程中以知识教学为主,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入,常感觉教学内容简单,课堂教学时无话可说;掌握了一些教育科学知识,进行了教师职业技能初步训练,但停留在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层次上,没有形成灵活运用能力,教学方法贫乏,对学生缺乏控制和管理方法;在浅层次上理解并掌握了教科书中的全部内容,能够完成教科书中的习题。
发展建议:深入了解和掌握教师职责,增强教师角色意识;了解并遵守师德、教学、管理等常规;注意观察优秀教师的行为,多听课、多请教、多思考。
(二)探索阶段
主要特点:对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服从安排,勤奋肯干;重视教书,忽视育人;缺乏教学经验,教学中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教学策略单一,应变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处理偶发事件;工作的主要时间和经历用在熟悉教学内容上,关注重点集中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丰富性、条理性上;能够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并加深理解,不能有效把握重点、难点,常常觉得许多事情都需要讲解,有话说不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深,不仅懂得知识原理,还知道其由来变化的始末和在实习教学、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能熟练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建议:结合自身特点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做法,形成自身教学风格,了解生产实际情况,观察了解学生情况。
(三)合格阶段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速度不同,进入合格阶段的时间也有差异,一般情况下,需要实际工作5年以上才能进入该阶段。(www.daowen.com)
主要特点: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深入理解,只要和学生在一起,就精神振奋,不知疲倦,浑身充满朝气;能够自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能够将书本知识和别人的经验灵活运用、变化自如,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凝聚进去,通俗易懂地表达科学知识;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多样,能够根据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
发展建议:加强教学研究,总结工作经验并使其系统化、理论化。
(四)优秀阶段
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一般需要十几年的时间,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主要特点:将教育工作看成是神圣的事业,在长期工作中将教学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任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引导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对教学内容在“纵向”和“横向”拓宽,懂理论,会实践,变死知识为活学问,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不再严守传统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像“导演”一样退到“幕后”,启发、引导、点拨;课堂上讲解精炼,语言不多,但句句是要点。
发展建议:职业教育教学内容随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很快,此时教师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掌握发展动态,更新知识结构。教师各个阶段发展特点如表4-1所示。
表4-1 教师成长阶段比较
应该注意的是,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并非总是正向积极的成长过程,有停滞、有低潮,甚至表现出职业倦怠、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抗拒变革等现象。这说明教师的成长是复杂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是教师个体回应各种影响因素的互动过程,依据教师成长规律和特点,给予教师适当、适时的协助、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挖掘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二类,一是回答“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它可以通过书本或教师传授获得;二是回答“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这种知识又可以分为应用于经常出现的熟悉情境的技能和应用于陌生情境需要创造性的认知策略二种,它们必须通过教学实践和个人体验才能获得。在教师教育中学习教育理论和优秀教师经验是必须和必要的,它能使一名入门者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但想成为优秀教师,离不开自身的领悟和灵感。优秀教师的成功秘诀植根于经验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