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是职业教育学新编的核心,其重要性与社会意义

学校教育制度是职业教育学新编的核心,其重要性与社会意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为实现教育目的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由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级别)的学校构成的一个完整教育体系的现代学制,日益体现出其重大的教育和社会的意义。学制把学程分层设置作为科学管理学校教育的重要措施。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为实现教育目的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学制一般由纵向划分的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和横向划分的教育层次所构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中,学校教育系统可以横向划分为偏重学术性的和偏重应用性的两种学校系统。同时,各种学校系统又可以纵向划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层次。这种系列性与层次性的不同组合便产生了种种的学制类型,如双轨制、单轨制、混合制。

(一)学制的意义

学制是随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干预和管理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到了近代,一些先进的国家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本国的学制,大大加强对教育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规范了办学行为,理顺了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由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级别)的学校构成的一个完整教育体系的现代学制,日益体现出其重大的教育和社会的意义。

1.国家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总体设计

教育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这正是现代教育制度产生和不断完善的强大推动力。教育生产人力资本,满足了现代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政府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并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综合平衡,积极发展。如国家建立义务教育制度,强制性地对一定年龄组的人群实施免费教育,旨在生产初级通用性人力资本,提高全民素质。

2.统一标准,体现平等

学制对各种学校的层次和类型等规格作出明确规定,同一层次、同一类别的学校都具有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且对学校的组织、课程、入学条件、招生对象、毕业学历等基本标准都有所规定,明确了各种学校在国家学校系统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学校的关系,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规范和管理。而且国家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保障所有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均等。

3.形成通畅的运行机制

教育的发达,一方面表现为学校层次的增多,另一方面表现为学校类型的增加。所以,现代学制结构一般是由纵横两个系统构成。从纵向上看,划分为若干学段,通常为四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段之间上下相承,彼此衔接。学段内部也是由低级向中级再向高级递进,这种阶段分明、层次清楚的纵向系统构成了学制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教育的连续发展性、相对完整性、相对独立性及其体系完整性。上下相承在同一系统内部是通畅的,跨系统、类别的纵向衔接才使得学制复杂化,也逐步完善化。从横向上看,近一二百年来随着教育功能的分化、扩大,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从普通教育中不断分化并发展起来,使教育类型变得丰富起来,各类教育与普通教育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相互连接、贯通、交叉、合作,使学校教育系统成为有机整体。

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也是一个国家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工结构的缩影,是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需要的映射。合理的学制系统能够降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多出人才。但僵化的学制使学校成为一个自我封闭的连续的系统,造成教育的不平等和教育投资的低效。但无论如何,学制一旦确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学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最基本的依据。

(二)学制的基本要素

根据学制的概念,学制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之间的关系。

1.学校的类型

“类型”指的是学校教育的性质,是普通教育还是专门教育,在专门教育中又可分专业型(研发型)、技术型(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三类,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及发展水平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努力体现现代教育为全民及其终身教育服务的本意。

2.学校的级别(www.daowen.com)

级别是指学校的层次与等级,这里既包含学校在整个学制中所处的学程阶段,如初等、中等、高等,也包含同类性质教育中的级别水平,如初级、中级、高级,正是由于学校的类型和级别的不同,产生了种种不同规格的学校,从而决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学制把学程分层设置作为科学管理学校教育的重要措施。分层的科学性:一是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教育由低到高逐步普及;二是为学生不断选择提供了机会,适应其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是便于实现某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快出人才;四是有助于校际之间竞争与借鉴,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

3.学校之间的关系

学校之间的关系表明了学校在整个学制系统中的位置,反映了学校之间的平行、衔接、交叉等关系。明确学校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发挥学制的系统优势,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例如:我国的技工学校在类型上属于培养专门人才的专门教育范畴,而且是技能型的专门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中级熟练技术工人,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3年或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1~2年。在层次上,属于中等级别的专业教育(就技工教育系列而言,初中毕业在就业训练中心等场所接受一定的技工培训可视为初等级别的专业教育,而高级技工学校可视为高等级别的专业教育)。从关系上,技工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之间属于平行关系,技工学校与初级、高级技工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间是一种衔接关系,而与普通高中(尤其是综合高中)、成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可构成交叉关系。

认清学制的基本要素,能更加深刻理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突出学校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功能,协调好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办出学校的特色,提高教育质量。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学制虽然是对学校教育的规范,但它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三种学制:双轨制、单轨制、混合制。现在,各国的学制在互相的借鉴和碰撞中正在不断趋同。

1.双轨制

如果从近代学制形成的初期考察,18、19世纪西欧国家是推行带有鲜明阶级和特权色彩的“双轨制”的代表,它把教育严格地分成两类:一类是家庭教育或贵族小学、中学英国称文法中学,法国称国立中学,德国文科中学)、大学(走向学术和社会的高层);一类是国民小学、职业或技术学校,面向工商农子弟。这两类学校是两个系统,互不沟通、交叉。显然,前者是为有钱和特权阶层子女服务的,后者是为普通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英国曾经是双轨制教育的典型,在教育普及化和教育民主化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以后综合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主流,双轨制已经并轨。

2.单轨制

美国早期曾沿用过欧洲的双轨制,但美国没有欧洲特有的传统文化背景。在19世纪中叶后期,国民中学教育在工业化的推动下迅猛发展,本来发育不良的学术性轨道很快被纳入到单一的中学教育体制之中。美国单轨制的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美国各州之间有差异,最多的是六、三、三制,还有五、三、四制,六、六制,八、四制等,这与现行12年义务教育相对应。

3.混合制

混合制也称作分支型学制,它是把双轨制和单轨制结合起来,小学和初中阶段采取单轨制,进入高中则分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混合制为苏联最早采用,我国现阶段也属于此种类型。原双轨制国家现在也基本实行的是分支型学制,即初中之前单轨,其后多轨。随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单轨分流还会向高中阶段延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