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解读

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解读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它充分体现着国家的教育目的,直接指导学校内部各项工作有序地展开。在制定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时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即理想和现实、国家和个人、统一性和多样性。在各类学校教育中没有比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更加丰富多彩的了。“做”,熟练地去做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特征。

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解读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骨干。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它充分体现着国家的教育目的,直接指导学校内部各项工作有序地展开。它既规定职业学校办学和定位的标准,也指出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在职业学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制定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时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即理想和现实、国家和个人、统一性和多样性。我国过去一直强调前者,对后者重视不够,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特别是职业教育应该加强后者,协调发展。

(一)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职业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其培养目标由于专业工种的构成、受教育者的基础水平、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在各类学校教育中没有比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更加丰富多彩的了。但是,职业学校教育毕竟是正规教育,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完整地体现影响制定职业教育目的诸因素。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既要全面、辩证,又要分出轻重缓急;既要有指导性、稳定性,又要有操作性、灵活性。一句话,要通过培养目标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人才的水平和特色。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和劳动者。就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共性方面而言,至少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具有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操;具有钻研、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2.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行为习惯;具备辨别善恶美丑、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直接从事某职业领域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现代生产系统和企业管理常识,具备胜任一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提高意志品质,特别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懂得有助于职业劳动方面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具有牢固的职业安全意识和一定自我保健、保护能力;具有积极的心态,重视心理健康

专栏: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资料来源: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教职成[2000]1号)。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

(二)职业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

1.面向社会,联系实际

职业学校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各业实用人才的场所,职业学校与社会现实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职业学校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扎根于社会实际的土壤之中。依靠社会办学,办学服务于社会是职业学校一贯的宗旨。紧密联系实际,从社会需要中来,到社会现实中去,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

2.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作为学校,育人是它们的共同点。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瞄准社会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科学引导其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优质、适宜的教育服务为立足点。职业学校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使之协调发展,把因材施教落实到职业指导、专业选择、课程选修等具体工作之中,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3.教学为主,突出技能训练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在某职业、工种或一定生产技术岗位上会做实际工作的熟练劳动者。“做”,熟练地去做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特征。所以,职业学校在遵循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加强技能训练,使学生学会工作;以职业发展为目标,学会适应、创新。通过对人力资源有效的开发,迅速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4.教劳结合,服务生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核心,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有许多偏差:以劳动代教育、以生产代教学等现象;照搬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培训模式,搞纯消耗训练,虽然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但脱离生产,对于还不富裕的我国来说,是一种“盛名”背后的浪费;学与用脱节,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机制,企业迫切追求稳定的经济效益与服务教学往往发生矛盾,这也是个世界难题。教学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使我们曾经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在新形势下如何由政府统筹,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职业教育体,是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

5.适应未来,教会学习

社会发展的步伐呈加速趋势,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倡导生计教育,要求学校培养的人不再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而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够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人。职业教育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作为职业学校毕竟属于规范的职业基础教育,对适应与发展的关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专业设置口径宽与窄的关系,职业能力专精与多能的关系,以及人才培养周期与效益的关系等,需要认真研究,适时调整,科学确定。

综上所述,在教育面临的诸多关系中,人的发展是根本,社会需要及其发展趋势是教育选择的方向;教育目的宏观上要瞄准社会需求,微观上要体现以人(学生)为本。职业教育尽管有很强的功利色彩,但是在基础教育广泛普及的现代社会,公德、人文科技修养是一切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职业教育要置于终身教育框架内,为学生全人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把握好适应与超越、就业与发展、实用与创新、理论与技能、道德与能力、社会化与个性化等关系之间的尺度,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品质和活力。职业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途径和手段,而不是满足经济需要的工具。概括起来说,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的价值;二是,提高职业能力,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三是,尊重人并发展其个性,加强现代人的道德品质等素质的修养;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才能;五是,形成敬业、乐业的学习与工作作风;六是,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