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大元老张其濬:遗憾与反思

云大元老张其濬:遗憾与反思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其濬教授是物理系的元老,云南大学的元老。1982年,张其濬和林恩慈共同研究的“汉字字形三元三体代码法”获云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张其濬教授无可奈何,只好求助于蔡元培先生的孙子。这种变化,是张先生和林恩慈始料不及的,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不仅仅是张其濬先生的终身遗憾,更值得后人深深的反思!张其濬先生(左)与林恩慈教授在研究汉字编码信息技术

云大元老张其濬:遗憾与反思

张其濬教授是物理系的元老,云南大学的元老。曾留学法国,后到北师大、武大等6所大学任教,1945年就被熊庆来校长聘到云大,曾担任物理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等职。

张其濬教授晚年只做一件事,汉字信息处理。用了很多时间研制“汉字自动铸字排字机”。由于能量控制和理论上的问题而最终被搁置。随后改为研究“汉字编码信息处理”,将汉字编码输入计算机。当时,美、日等国也在研究。汉学是中国几千年的精粹,必须由中国人把编码研究出来!张其濬教授咬牙发誓。为此,他查阅了《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四角号码字典》等有关汉语语言的书籍。第一本《新华字典》翻烂了,第二本也快报销。在其助手林恩慈教授的全力辅助下,完成了“汉字编码信息处理系统”,此前,1979年他们研制成功的“汉字信息处理输入系统的途径”获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云南省委颁发的三等奖。1982年,张其濬和林恩慈共同研究的“汉字字形三元三体代码法”获云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汉字编码信息处理系统”完成后,由于经费和计算机技术力量不足的原因,项目无法深入下去。张其濬教授无可奈何,只好求助于蔡元培先生的孙子。蔡先生把求助信交给邓小平,促成了在青岛召开的“中国首届汉字编码信息处理研讨会”。据参加会议的林恩慈教授回忆,会议变成了“赶集”而“赶集”的商品(货物)只有唯一一个“汉字编码”。

参加会议的单位上百个,人员更是鱼龙混杂。中科院、北京、山东、广东、四川、东北及上海的一些高校,有搞计算机的、有搞文字的、有搞印刷的、工人、农民,还有不少商人和“间谍”,七七八八几百人。热闹倒是热闹,但拿到会上交流的(含口头)也仅两三家,有的还不靠谱。形成文字、打印成册的,仅有云南大学一家。云南大学张其濬教授把几十年辛辛苦苦研究的成果和盘托出。这套方案以字形编码,只需64个电键,可以处理8000多个字,只要按3个电键即可输入一个字。时间经济、直观、简单,掌握使用快,见字就可以识码,属于全国最先进的方案。不到两天工夫,“李某某汉字编码”“杨某某汉字编码”像雨后春笋一样地在会上冒出来,而张先生的汉字编码在计算机处理上显得落伍,没有声响。这种变化,是张先生和林恩慈始料不及的,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唯一可安慰的是《光明日报》在报道这次会议时,采访了张先生,对张先生在汉字编码方法、汉字编码信息处理的前期工作做出了贡献,说了一些公道话。全国领先的汉字编码新思路,全国第一个汉字编码新方法,捧着金饭碗,讨不到金子。自己设计出来的“金点子”,转眼变成别人的方法。这不仅仅是张其濬先生的终身遗憾,更值得后人深深的反思!(www.daowen.com)

(本文原载《老云大》,《云南大学报》刊用)

张其濬先生(左)与林恩慈教授在研究汉字编码信息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