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00年5月17日,中国民族史第一个美国人博士在我校诞生。博士生浦哲文(Jeff Book)在林超民教授指导下,经过3年的潜心研究,提交了10万余字的博士论文——《论楚雄彝族健康观中的双重性》,受到了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的首肯,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中国民族史第一个美籍博士生浦哲文在进行论文答辩
浦哲文的博士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神灵性和科学性并存的双重健康观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各少数民族中,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该论文填补了彝族史研究的这一空白。论文对楚雄彝族历史和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健康观所体现出的科学观和神灵观二重性的揭示以及对这二重性此消彼长的发展变化规律阐述,不但有助于正确认识、引导彝族人民的健康观,而且有利于充分挖掘、弘扬、利用传统医药文化中科学、合理的部分,造福于人类。论文在写作时充分利用民族历史、医学人类学、民族哲学、民族医药学、民族宗教学、民族社会学、民族语文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问题进行了阐述,使论文在写作方法上多有独到、创新之笔,大大丰富了民族文化研究的内容和手段。浦哲文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同时,还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做了一年半的实地调查,对彝族人民的生活健康状况和医药状况有亲身感受。因此,他在论文中阐述道:楚雄彝族的健康观从来就分为精神和生理两大部分,他们确信神灵对健康有直接影响,被触怒的神鬼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楚雄彝族人民长期以来也有古老的用药传统,这样科学观与神灵观共同贯穿于彝族的健康观中,形成双重特点。作者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持理解、支持的态度,论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所研究民族的友好感情。
答辩会后导师林超民向浦哲文表示祝贺(www.daowen.com)
浦哲文(Jeff Book)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人,他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毕业后到南京大学、南京药学院、中科院四川分院从事英语教学。现为香港晨星教育基金会中国西南地区代表。10年前认识林超民教授后,对中国民族史的研究颇感兴趣,并师从林教授攻读中国民族史硕士、博士,取得了丰硕成果。浦哲文来华工作学习已有十七八年,为传播中国文化做了大量工作,曾翻译过冰心、汪曾祺、玛拉沁夫、铁凝等人的作品并介绍到西方,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传播起到了桥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