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系方国瑜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班子(云南地方古代史研究室),是一个由老、中、青相结合组成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科研梯队。这个梯队以方国瑜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其助手木芹、徐文德讲师为中年骨干,在职博士研究生林超民、资料员郑志惠为青年研究人员。由于学术带头人指导认真严格,中年骨干教师起到承上启下的骨干作用,青年研究人员和资料人员比较努力,内部团结较好,因而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了明显的成绩。
近年来,方国瑜教授出版了几十年来搜集、整理、研究的重要科研著作《纳西象形文字谱》一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共645页,省历史研究所和志武参订)。纳西象形文字符号,是世界上仅有的活的象形文字,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注意。方国瑜教授此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西德科隆大学教授、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雅纳特来信,称方教授为“纳西文化和历史研究之父”。
方国瑜教授主编,其助手木芹、徐文德讲师协助编辑的《云南史料丛刊》大型资料集,已油印50辑(每辑平均约10万字,总字数已超过500万),计划编辑70辑或再多一些。这是研究云南地方、民族史的基本资料。准备在编辑完成全部资料后,再精选铅印出版。
方国瑜教授即将出版的著作还有《云南史料目录概论》(100万字)、《滇史论丛》第一集(25万字,二、三集已编成)、《中国西南地理考释》(80万字)、《黎族史稿》(50万字)。
方国瑜教授的助手木芹讲师完成了《云南地方史研究讨论稿》《南诏野史会证》《云南志补校》《南中志会笺》4书初稿。徐文德讲师完成了《清实录辑要(云南部分)》《明实录辑要(云南部分)》两本书初稿。
木芹、徐文德讲师还协助方国瑜教授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本科学生教学活动,近年来开出了“云南地方史专题”“南诏大理史专题”“云南史籍评论”等专题选修课程。
以方国瑜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班子
在职研究生林超民,除完成研究生学习、协助指导教师整理手稿外,自己独立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完成了一本专著初稿。
以方国瑜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班子,人数不多,近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做出了明显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学术带头人学术造诣高,在学术上确实能起带头作用,能为该门学科或该项课题的研究确定方向,方国瑜教授近五十年来专门从事云南地方民族史的教学和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出版了相当多的著作,对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了如指掌,因而能为这个班子确定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研究过程中,围绕既定的方向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逐渐深化。(www.daowen.com)
第二,班子比较稳定,并且逐渐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队。以方国瑜教授为带头人的班子,早在1963年历史系成立云南民族史研究室就开始建立,作为方国瑜教授主要助手的木芹讲师,从那时起就跟着方教授进行研究工作。20世纪70年代,为方教授配备了另一助手徐文德讲师。“文革”以后又增加了新的力量,使这个班子逐渐完善。木芹、徐文德讲师作为中年教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骨干作用。
第三,研究课题明确,目标稳定,计划周密,定期检查,工作落实。1978年以来在制定科研规划中,这个班子明确了自己今后较长时期的研究课题,是云南地方史(包括地方史和民族史)。为了最终完成这个研究课题,提出了四个指标:
(一)编辑大型资料辑《云南史料丛刊》。
(二)完成云南古代史编年。
(三)完成若干专史。
(四)最后完成云南地方古代史稿。计划分段分时间完成,定期检查督促,要求比较严格,工作比较落实。
到目前为止,第一项指标已接近完成,第二、三项指标已经开始进行。
第四,分工明确,团结互助,共同为完成科研课题而认真努力。有了共同的课题,还要有明确的分工,分工的基础上,又能团结互助,共同刻苦努力,因而这个班子的成绩比较显著。
(本文原载《云南大学报》1982年11月16日,《云南日报》《中国教育报》刊用,云南广播电台播放,原题为《以方国瑜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班子组成了稳定的教学科研梯队做出了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