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早期文明对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及天文学研究

中国早期文明对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及天文学研究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中国文明早期对于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本人曾在与何驽合著的《“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1]一文中论及,这也是本书第六章讨论的主题。所有资料加起来足以证明中国文明早期确实进行了大范围的地理测量,并在先秦到汉代的文献中留下记载,故在此章专加论述。

中国早期文明对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及天文学研究

关于中国文明早期对于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本人曾在与何驽合著的《“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1](以下简称《日影》)一文中论及,这也是本书第六章讨论的主题。在关于“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讨论中,作者已提出,中国从帝尧时代到大禹时代进行过大范围的地理测量,对大地尺寸形成了明确的概念;但是《日影》一文和本书第六章的主旨在于论证日影千里差一寸之观念的起源,因对大范围地理距离问题的讨论不在对“日影千里差一寸”问题讨论的主线上,所以并未正面讨论大范围地理距离测量问题,而是在讨论早期尺寸度量单位时涉及地理距离。

《日影》一文和本书第六章涉及有关地理距离问题的主要内容即利用了古文献的记载和陶寺考古研究得到的尺寸和步的数据,又做了合理的假设,基本思路可以归纳为如下4点。

(1)首先是做了这样一个假设:早期长距离单位“里”与短距离单位“尺”之间是十进制的,1000尺=1里。此假设纯属臆想,但因为后世300步=1里是为了类似于井田制的土地划分中计算方便,所以在这样的土地划分制度出现之前假设长距离的单位与短距离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是十进制的并非没有道理。

(2)然后利用了何驽关于陶寺尺寸的研究结果:1尺=25厘米,5尺=1步。[2]

(3)由此得出早期的1里=1000尺=200步=250米。(www.daowen.com)

(4)通过以上假设和考古资料研究得到的早期“里”的长度单位看似含有太多假设成分,但是《日影》一文“意外”发现,将上述假设和考古资料研究结果综合得到的度量单位与古文献中大地28000—26000里的记载以及《山海经》中关于太章竖亥步四极的记载可以完美地连缀起来:《山海经》记载的竖亥步东极至西极的步数“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按照前面3条前提,可近似为26000里,这就是古文献中大地南北26000里的来源;28000里相当于现在的7000公里,26000里相当于现在的6500公里,这两个长度很接近中原地区所在经纬度欧亚大陆从东到西和从南到北的距离。因此,在《日影》一文的脚注中我们提出,“先秦到汉代文献中一致认为的大地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应该不是出于凭空臆想的杜撰。”

上述论证中,符合逻辑的假设、古文献中的记载、由考古材料得出的结论、真实的大地距离四者若合符契,结果令人吃惊。但是该论证过程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每一个支撑点之间都是“串联”的,这样的论证链一旦有一个支点出现问题,整个论证都不能成立。

后来笔者又找到了新的证据和证明方法,使得各个支点之间不再是“串联”的关系。所有资料加起来足以证明中国文明早期确实进行了大范围的地理测量,并在先秦到汉代的文献中留下记载,故在此章专加论述。本章所引文献多有与第六章重复者,但是两章论述的核心问题不同,因此也不宜省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