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早期天文学与文明的基本认识问题

早期天文学与文明的基本认识问题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天圆地方是最早的对天地形状的认识”这种当代普遍认可的观念,其中包含了实际上是“伪公理”的若干普遍认为不可怀疑的“公理”;要讨论天圆地方起源的问题,必须首先对这些“伪公理”加以澄清,以清除对此问题在认识上存在的障碍。第三个伪公理,大地方形的观念更原始更朴素、天圆地方是古人对天地形状一种原始的、粗糙的认识。

早期天文学与文明的基本认识问题

关于“天圆地方是最早的对天地形状的认识”这种当代普遍认可的观念,其中包含了实际上是“伪公理”的若干普遍认为不可怀疑的“公理”;要讨论天圆地方起源的问题,必须首先对这些“伪公理”加以澄清,以清除对此问题在认识上存在的障碍

第一个伪公理,圆形与方形相对。这是一个最难打破的观念,但是确实不能成为公理。要打破这个观念,需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圆形为什么不是与三角形相对?所谓的相对,是指“物理上的”相对,还是“心理上的”或“人类感知上的”相对?有一些相对既是物理上的相对也是人类感知上的相对,比如干和湿,在物理上具有相对性,可以用含水量多少来测量,在人类感知上的相对,可以通过皮肤的湿润和干燥感觉出来。另有一些相对是人类感知中的但不是物理上的,如红和绿,在物理上可以通过光谱测量出它们的不同,但它们在物理上并非真正“相对”,而只是“不同”;但是在人类的感知中它们是相对的,可能是因为在自然界中花的颜色多偏向于红色,而叶子的颜色多为绿色,会让人类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似乎这两种颜色是相对的,这虽有一定的客观物化的基础,但是,这种所谓相对在本质上是人类“认识中的”相对,而不是如干和湿这样“物理上的”相对。

再来看“方”和“圆”,在物理上它们并非“相对”,它们只是“不同”,自然界中方形与圆形并非相对。在人类的感知和心理上圆和方是否相对呢?在自然界中很少见到“圆”和“方”的对立,所以在人类感知中圆和方的对立比“红”和“绿”的对立更加没有客观物化的基础,如果说“红”和“绿”的相对更多是基于自然本性的相对,那么“方”和“圆”的相对则更多地加入了人类文化的因素,而不是人类自身的认识中应有的对立。方形和圆形相对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受教育的结果,是一种传统观念的延续。

第二个伪公理,古人看到方形物体较圆形稳定所以认为不动的大地是方形的。方形物体确实较圆形稳定,但是在人类心理上并不存在假如一个物体稳定,那么这个物体最可能是方形的这种认识基础。张衡在《灵宪》中说:“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1],把与“圆以动”的天相对应的大地描述为“平以静”,也就是说,平就足以稳定不动。中国古代有三足鼎立之说,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陶鼎本身多是三足,也就是在实践中认识到了三个点就可以构成稳定的平面。所以,“古人看到地不动因而认为地是方形的”这一说法缺乏人类认知上的根据。(www.daowen.com)

第三个伪公理,大地方形的观念更原始更朴素、天圆地方是古人对天地形状一种原始的、粗糙的认识。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说,其实需要“谁主张谁举证”,但是主张者并未举证,反而多有认可此点者,至今也并未看到对此专门的质疑和讨论,故在此需加以澄清。这种澄清需要通过一步一步的质疑,来揭示其中的认识包含的谬误。

假如天圆地方真包含了早期人的宇宙观认为大地是方形的,那么这个方形的大地有没有方向?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形状是不规则形,方形的物体较圆形少得多,圆形的如日月、树干、某些花朵,太阳在天空中的周日视运行的轨道也是圆形的,整个天空的穹窿形也接近圆形,但是,却没有大地是方形的暗示。那么对于方形的大地有没有方向的回答只能是有,一对边长指向南北方向,另一对边长指向东西方向。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东西南北方位观的建立和大地方形观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如果先有大地方形观,就是说在远古时代人们没有方位的观念,只是有一个抽象的大地在几何上是方形的观念,之后逐渐发现,方形的大地不同的方位居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太阳总是从东面的边升起,而从西面的边落下,正北面的边却是北斗星所在的方向。这样的“不具有方位观念的方形大地的观念”何以能够建立?如果是东南西北方位的观念在先,大地方形的观念在后,那么方形大地的观念是不是东南西北方位观的衍生?答案必然是肯定的,那么就是说人类是首先产生了东南西北四正方位的观念,然后将四正方位的边缘都想象成平直的,那么就需要区分究竟是谁将大地的边缘想象成平直的,其实这正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问题。如前一章讨论的,“年是一种怪兽”尽管在当代得到普遍认可,但真正研究中国古史的学者很清楚这并不是历史事实;“最早的地方指大地方形”的支持者的观点应该是:在确立了大地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正方位之后,当时的人——主流的人,精英或“科学家”——进一步设想了四个方位在尽头都是平直的边。这听着也不错,但是没有文献支持;相反,天圆地方在文献中最早的出现就是以被质疑“四角不掩”的形式出现的,真有一个远古时代主流的观念都认为大地是四方形的吗?众多的文献记载表明,中国古代的建筑要朝向正南正北方向,并不是为了模仿大地的方形,使建筑的每一边都与大地的边缘保持平行,而是要对准南方和北方,因为不同方位具有不同的宇宙观意义。

第四个伪公理,“我小时候的经验是大地是方形的,就像一座房子或者一张纸一样”。讨论知识的传播问题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当面对“知识的创造”这一问题时,我们遇到的是如何“从无到有”,所以首先要回到“无”的观念中去。具体对于天圆地方中的“地方”最早是否指大地方形这个问题,如果研究者不能回到“无”的状态中,很容易提出诸如我小的时候认为大地就像一座方形的房子或方形的纸张一样,在边缘处是直线,所以,大地方形观是古人天然应该具有的认识。在这样的“我小时候的经验”与“古人最早产生的观念”之间的类比中,类比者疏忽了一点,就是“我小时候认为大地像一座方形的房子或方形的纸张一样”,其实“我”已经接受了经验加于我们的“一座方形或长方形的房子或纸张”的观念,也就是说“我小时候的观念”并不是建立在“无”之上的,而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却是古人如何从“无”中生出“有”来,因此,以“我小时候的直觉观念大地是方形的”来论证古人最初认为的大地的形状是方形在逻辑上是不可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