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年字从禾从人,卜辞中“年”字最常出现在“受年”“求年”之类的词组中,商人以此向神灵卜问收成或祈求给予好的收成。“年”的这种用法与《说文》的解释一致:“年,谷熟也”。如:
乙丑卜,争贞:今岁受年。十二月
——《甲骨文合集》9650
甲子卜,来岁受年。八月
来岁不其受年。
——《甲骨文合集》9659
这两条卜辞中“岁”与“年”同时出现,“岁”的含义更接近“禾一熟”的时间单位,“年”的含义指年成。也有少数“年”字与数字相连,当指第几年,如:
□戌卜,出贞:自今十年有五王丰
——《甲骨文合集》24610
这表明,在商代“年”已经作为一个时间周期使用了,这一用法应该是从禾谷一岁一成熟之义发展而来。
《尔雅》所说的商代称“祀”、西周称“年”,在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能够找到证据,只是分界线并不明显,而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某段时间几个词可能同时使用。
称“祀”可能始于商代晚期的几个王,商代晚期至少是商代最后的文丁、帝乙、帝辛三王时代,称在位王的第几年为几“祀”,这在甲骨文和商代金文中都有例子。如属于帝辛时代的二祀邲其卣铭文:(www.daowen.com)
二祀正月丙辰彡大乙爽妣丙。
是记载在位王的第二“祀”正月丙辰日以“彡”祭的方式祭祀先王大乙的配偶妣丙。
甲骨文的记载更多,如《甲骨文合集》37844:
五祀九月癸卯卜翌上甲。
记载了在位王的第五年九月癸卯日卜问以“翌”祭的方式祭祀先王上甲。
商代晚期称一年为“祀”与当时的最主要的祭祀制度有关,这个被当代学者称为“周祭”的祭祀制度以五种祀典按顺序轮番祭祀商代的先王和先妣,一个祭祀周期为36旬或37旬,相当于一个太阳年,因此当时称一年为一“祀”。[4] [5]
西周金文中也经常称在位王的第几年为几“祀”。称在位王第几年为“年”在西周金文中也有很多例子。如西周早期的铜器庚赢鼎有“廿又二年”。
“岁”的称呼在殷商早期甲骨文中很多见,常用作“今岁”“来岁”,如前引《甲骨文合集》9650和9659,也有与数字相连的,含义与“年”相同。
常玉芝总结说:“殷商时期早期多用‘岁’纪年,到晚期仍有少量‘岁’含有‘年’义,但多数已用‘祀’纪年了;西周时期,早期虽多用‘祀’纪年,但已有用‘年’纪年了,中、晚期虽然多用‘年’纪年,但仍有少量用‘祀’纪年的”,因此她认为《尔雅》所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是可信的。[6]
可见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代“年”可用于表示一个太阳年的长度,同时也用于表达“年成”的含义。
无论如何,“年”这个字绝无动物或猛兽的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