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创业能力,实现职业规划

提升创业能力,实现职业规划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前面我们对创业能力的分析,培养学生形成创业能力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这要求针对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特别是应当开展创业活动,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创业实践的演练过程。总之,青年学生要培养创业能力,必须遵循创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注意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良好创业心理品质,构筑好创业知识结构,并通过实践活动把它们整合为实际创业能力。

提升创业能力,实现职业规划

创业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为此,我们要加强青年学生创业教育。青年学生的创业能力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自身之中,通过创业教育有可能把潜在的能力外化为实实在在的现实能力。根据前面我们对创业能力的分析,培养学生形成创业能力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培养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对于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创业实践活动具有动力作用。创业意识绝非心血来潮,也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培养、积累和升华的结果。首先,它是创业主体萌生创业需要而产生,这是创业活动的最初的诱因和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外在的教育和社会客观需要对它的产生起着促进和决定作用。其次,把创业需要转化为创业动机,是一种竭力追求并获得最佳效果的心理动力。最后,创业理想的树立,则是创业意识基本形成的标志。有了创业意识就会促进形成坚定的创业信念,从而促进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活动,这种创业意识越强,其效果越大,正所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法乎其下,则殆矣。”

(二)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情商在个体活动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创业能力的形成中,必须重视发挥创业心理优势,消除创业心理障碍。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从肯定方面讲,根据有关调查结果,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这六种要素对于创业能力的形成有积极的调控作用,意志力是创业心理品质高低的核心问题。从否定方面讲,有三种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如依赖、自卑、畏缩;情绪障碍,如抑郁寡欢、过度焦虑;行为障碍,如急于求成,目标多变),应予以克服。

人才调查中心通过大量实例研究表明,心理承受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家成功率与其心理承受力呈正相关的关系,心理承受力越强,成功系数越大,反之越小。总之。青年学生要修炼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就是要把创业当作一种人生态度,把创业精神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www.daowen.com)

(三)构筑网络化创业知识结构

知识本身是个体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重要的财富。”他的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知识经济的特点。正是这个信息时代的知识经济特点,又在客观上向个体提供了掌握知识的压力与动力。传统的线性化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体只有构筑起广博交叉的网络化知识结构,才能形成很强的创业能力,走成功的创业之路。

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是要具有与其所创事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有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在社会关系愈来愈复杂的情况下,创业者的社会综合知识的作用日益突出。

(四)通过创业活动形成创业能力

无论是培养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还是系统构建创业知识网络,都要通过创业活动才能变为现实创业能力。因此,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能力的整合机制。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学生在学校的活动并不是创业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走向社会,走向生产、经营第一线,使其形成真正的创业能力。这要求针对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特别是应当开展创业活动,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创业实践的演练过程。

总之,青年学生要培养创业能力,必须遵循创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注意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良好创业心理品质,构筑好创业知识结构,并通过实践活动把它们整合为实际创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