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成功的标准

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成功的标准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疑,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职业生涯的成功。要对职业生涯成功进行全面的评价,必须综合考虑个人、家庭、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客观的职业生涯成功的好处在于它是可衡量、可证实的。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也有6个:对于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内在的工作满意;自尊;对工作角色或制度的承诺;恪守相互关系;精神上得到满足。

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成功的标准

随着成功学、心灵鸡汤的泛滥,越来越多的人把职业生涯的成功给庸俗化。无疑,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职业生涯的成功。但这种成功是怎么一种形式,却决定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怎样的职业生涯才算是成功的?对不同的人来说,成功标准不一样,有很强的相对性,衡量的标准全由自己的希望与需要来确定。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职业需求不同,对成功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别。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进行明确地界定,包括成功意味着什么,成功时一定要达到的目标,成功的时间,成功的范围等等。

成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明确的成功标准,并时时用这个标准来检验实际的行动。

要对职业生涯成功进行全面的评价,必须综合考虑个人、家庭、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按照其人际关系范围,可以将其职业生涯成功标准分为自我评价、家庭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四类评价体系,如表5-8所示。如果一个人能在这四类体系中都得到肯定的评价,则其职业生涯无疑是成功的。

表5-8 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表

(一)职业生涯成功的客观标准

在传统的职业生涯理论中,个体的职业经历只有具备了“进步”“专业”和“稳定”,才能被称之为职业生涯。因此,在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生涯就是一种客观的职业和组织中的晋升。例如,在律师职业领域,法学专业的学生沿着应届毕业生、法律专员、律师事务所初级成员、律师事务所高级成员、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职业路径,就被视作是“成功”。

客观的职业生涯成功的好处在于它是可衡量、可证实的。所谓的客观成功就是职业经历中所获得的可证实的、可观察到的价值成果所构成的。客观层面的职业生涯成功包含了资源、其他能够获得优势和富足的条件。Nigel Nicholson等学者总结出职业生涯成功的六大标准:

地位和头衔(等级位置);

物质成功(财富、财产、收入能力);

社会声誉与尊敬、威望、影响力;

知识与技能;

友谊、社交网络;

健康与幸福。

Nicholson等人认为,在每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指标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们的排列顺序会随着当地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但无论如何,地位和头衔都是最重要的,在每一种社会环境中都排在最前面。拥有了社会地位,就拥有了获取各种资源的条件和机会。

它们也指出,以上的6个指标之间存在着逻辑和功能上的联系,但因社会体系的不同,其相互联系的力度和持续性也会不一样。如果你拥有其中之一,你就有其他5个资源。其中最强有力的指标是社会地位和头衔。当你拥有更高的地位时,你获得其他5个资源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甚至是必然趋势。

(二)生涯成功的主观评价

客观的职业生涯成功,是庸俗的成功学标准,而更为重要的职业生涯成功则如生涯理论大师舒伯(Super)所言——“成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客观问题,也是一个个人的或者主观的问题”。主观层面的职业生涯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结果的积极评价和认同,是个人对自己工作经历和工作结果的解释。

与客观层面的职业生涯成功不同,主观成功只能通过个人内省来识别,而不能通过观察或一致的确认来获得。由于人们有不同的职业期望,对诸如金钱、地位、职位、工作和家庭平衡等基本价值的重视度不同,他们所认定的职业生涯成功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也有6个:

对于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内在的工作满意;

自尊;

对工作角色或制度的承诺;

恪守相互关系;

精神上得到满足。

在这些指标中,工作或职业的满意度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但怎样才能达到工作和职业的满意,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情。从下面这则北大学生退学读技校的故事中,我们或许能够“感受”到那份满足感。

(www.daowen.com)

大学生退学读技校:专业没兴趣痛不欲生

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他就是周浩。

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才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遵父命上北大没兴趣痛不欲生

2008年8月,顶着如火的骄阳,周浩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在当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本来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我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我重装过。在航空航天大学,有很多实用性的课程,这比较对我的胃口。”但是,周浩最终还是妥协了,“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的时间。

到了北大,周浩以为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会习惯这里的生活。事实证明,他错了。

大一上学期,周浩努力地适应一切,浓厚的学习氛围、似乎永远也上不完的自习、激烈的竞争环境……从小就喜欢操作和动手的周浩开始感受到了不适应。到了第二学期,理论课更多了,繁重的理论学习让周浩觉得压力很大。“生命科学是比较微观的一门学科,侧重于理论和分析,操作性不是很强。而我又喜欢捣鼓东西,喜欢操作。所以我们互相不来电。”

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纯粹的理论更让他头脑发胀,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不喜欢学术,搞不了科研,但是生命科学系的很多学生未来几乎都会读研究生,这样的路并不是我想走的。”于是,周浩学习开始不那么积极了,不再像刚入大学那会儿跟着室友一起去上自习,“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儿。”就连作业,周浩也不再认真完成,每次都是敷衍了事。

一开始,周浩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太差。于是,他试了各种办法让自己习惯这种学习氛围。

同学告诉他可以尝试去听工科院系的课程,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他便去旁听北大工科院和清华工科院的课,却发现这些课基本上也是纯理论,而实践操作课只有工科院本院的学生才能去上。然后,他开始谋划转院。但是在北大,转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转的院和所在的院系公共课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转院。周浩想转的工科院和他所在的生科院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周浩知道转院这条路终究是走不通了。接二连三地遭受打击之后,周浩开始陷入了绝望。

休学一年体验人间冷暖,选择转校艰难说服父母

第一年的尝试失败了,于是,他决定大二先休学一年。到了深圳,周浩觉得自己应该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

休学期间,他当过电话接线员、做过流水线工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擅长交际的周浩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对于人间冷暖有了初步的体会,大家不会因为你是大学生就尊重你,就会多给你一次尝试的机会。”周浩以为初入社会的挫败感让自己能喜欢上北大的生活,静下心来学习,能再次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然而,重新回到校园的时候,周浩有了比以前更大的不适应感,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学习这门专业。“现在看来,我休学一年所做的思考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周浩苦笑道。

在旁听、转院、逃避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周浩开始打起了转校的“算盘”。从大一开始,他就已经在网上对中国的一些技师学院进行了了解,并且还翻墙去看德国数控技术方面的网站,对比了中国与德国在这方面的差距,初步对中国的数控市场进行了判断。“我觉得中国是比较缺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就像德国很多技术工人都是学历,而中国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学历不高。”

了解了自己高学历的优势,周浩开始选择适合他的学校。“在网上搜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它的水平在行业内是领先的。既然想学点技术,尤其是数控技术,那这里就是最好的地方。”

从北京大学退学,要去一个听都没有听过的技术学校,这样的想法一定是疯了!当时,周浩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都这样认为。父亲知道周浩的想法以后非常反对,打了很多电话劝他,让他再坚持坚持。父亲劝不动周浩,意识到儿子是认真的以后,父亲开始妥协。“他开始退让,同意让我转到父亲所在的深圳大学,就是不让去技校。”

周浩却坚持要去技校,“北京大学这样在国内算是比较自由的学府都没有给予自己希望,那么去别的学校万一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呢?难道到时候又转校吗?”周浩觉得要找一个可以真正学到技术的学校。

周浩从小和母亲关系很好,几乎无话不谈。于是,周浩决定先说通母亲支持自己。在知道周浩在北大的经历以后,母亲震惊了,她没想到儿子在人人向往的北大竟然过得这么痛苦和压抑。她决定帮助儿子摆脱烦恼。终于,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同意了周浩的决定。

在得到父母的支持以后,周浩觉得自己离梦想近了一大步。“我一直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如果一辈子都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你的一生就毁了。”周浩说:“如果我过得很精彩,总有一天,可以证明给当初质疑自己的人看。”

转校成功拾回学习热情,不后悔选择,淡定面对未来人生

2011年冬天,周浩收起铺盖从海淀区到了朝阳区,从北大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

对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你想想,为了增加生源,我们学校给农村户口的孩子减免学费,却还是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这样一个北大学生的到来,当然是很惊天动地了。”学校党委副书记仪忠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很自豪:“考虑到周浩之前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学校没有让他从基础课学起。为了让周浩接受更大的挑战,他直接进入了技师班,小班授课,并且给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这种小班式、面对面地和老师交流,让他找到了很强的归属感

除了学院的培养,找到兴趣点后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这让他在这里得以大显身手。“大学的生活很散漫,而技师的生活就是‘朝八晚五’,一切都靠自律。”实验室十几台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老师面对面的亲自指导,直接上手的机器操作,这一切都令周浩兴奋不已。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数控技术,而别的同学都已经学了两年,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他学得格外认真,“每天都把老师教过的技术重复练习,有不懂的就及时问。”很快,周浩便成了小班中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

周浩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北大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周浩慢慢朝着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他成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尽管有很多企业向周浩伸出橄榄枝,但对于未来,周浩有自己的设想,“现在还不想就业,我还是想继续深造,对数控技术了解得越深,我就越觉得自己学得太少,还是要再多充充电。”“我所学的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都会很强大的!”周浩说。

(«中国青年报»,2014年11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