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2004-2005年间,我国政府分别组织了两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得出陆地10米高度层风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2.53亿千瓦和2.97亿千瓦的结论。联合国开发署太阳能风能资源评价研究对我国风电资源的评价却大大高出该结论,其指出,我国可利用的陆上风能资源在10亿千瓦以上。中国工程院综合现有的风能资源研究结果,提出我国陆地风能资源的基本结论:10米高度层理论储量在40亿千瓦以上,技术可开发量的底线为3亿千瓦,实际可开发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如果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在50米高度层上,1平方千米布置6~8兆瓦风机,我国20万平方千米陆地可开发面积上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达到14亿千瓦。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等。
我国并网风电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十五”期间发展较快,2006年后开始加速发展,总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到2008年的1200万千瓦,年增长率超过100%。风电装机容量在2004年位居世界第10位,到2008年底上升为世界第4位。风电特许权项目是促进我国风电规模化、国产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03年开始,国家连续组织5期风电特许权项目,以上网电价和设备的本地化率为条件,通过招标选择投资者。5期共计49个项目,确定了880万千瓦建设规模,有效地降低了风电的上网电价,促进了风电投资多元化,提高了风电装备国产化和本地化的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单机容量750千瓦以下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2007年自主研发的直驱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研制的1.5兆瓦风电机组已经投入试运行,并开始规模化批量生产,20亿瓦级以上的风电机组也进入研制阶段,并部分开始试运行。在国家风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齿轮箱、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2008年在风电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65%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在累计市场份额中,国内企业占55%,国外企业占45%。此外,我国已经建成了250多个风电场,掌握了风电场运行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风电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才,并积极推动风力发电技术实验平台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为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总之,我国的并网风电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风能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将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即东部沿海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约30个100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形成6个100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从2007年和2008年的发展形势判断,2020年实现装机容量1亿千瓦的目标前景良好。风电发展的长期目标是,大约在2020年,使得风电能够与其他常规能源发电技术相竞争,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常规发电能源,至少达到装机容量的8000万千瓦,积极创造条件实现1亿千瓦,占届时发电装机容量的10%。2040年或2050年实现5亿千瓦乃至10亿千瓦,在届时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中占据20%以上。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2010~2015年期间,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为实现长期目标奠定技术、产业和人才基础。(www.daowen.com)
风电工程
离网型小风电也是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单个系统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的系列成熟的小风机产品,在2008年生产的50000多台小风机中,有20000多台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风电市场,根据国际社会发展趋势,预计我国在2020年以后会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安装国家和最大的风电设备供应国家。根据各方专家的估计,到2020年,我国的风电装机有可能达到1亿~1.2亿千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