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陶侃与庾亮、王导之间的矛盾揭示:魏晋史札记涨知识

陶侃与庾亮、王导之间的矛盾揭示:魏晋史札记涨知识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不管庾亮是否真的篡改遗诏,陶侃认定是庾亮作梗,而王导并未受到王敦牵连,同样成为顾命大臣,所以和庾亮的矛盾、对王导的仇视致使陶侃拒绝出兵讨逆。不过,陶侃的本心还是忠于朝廷的,所以在温峤的说和下,陶、庾二人冰释前嫌,同时陶侃又听闻儿子陶瞻为苏峻所杀,便与温峤、庾亮会师,担任讨伐苏峻的联军盟主。陶侃与郭默并无仇怨,此次出兵完全是出于义愤公理。自此陶侃居上游而坐大,不得不既与王导也与庾亮滋生新的矛盾。

陶侃与庾亮、王导之间的矛盾揭示:魏晋史札记涨知识

咸和二年(327)爆发的苏峻之乱堪比王敦造反,是东晋初期内部发生的一场严重叛乱,起因是掌权的成帝司马衍娘舅庾亮对拥强兵的地方边将处置不当,引发了历阳内史兼流民帅苏峻与对朝廷怨恨已久的镇西将军祖约的共同反叛。咸和三年(328)二月,都城建康失守,成帝司马衍被囚,顾命大臣尚书令卞壶力战阵亡,庾亮、王导相继出逃,苏峻纵兵大掠,“时官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他物称是,峻尽费之”[5]。而此时已恢复荆州刺史职务的陶侃却坐视不理,并以“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6]为由拒绝了平南将军温峤的平叛请求。

陶侃拒绝平叛的缘由在《晋书·庾亮传》提到了一些:晋明帝司马绍驾崩后,继位的成帝司马衍年仅四岁,政事完全操控于庾亮之手,而陶侃与祖约都没有成为顾命大臣,二人“疑亮删除遗诏,并流怨言”,这也是名将祖逖之弟祖约协跟随孙峻发动叛乱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陶侃,虽然战功卓著,却也说明他久在疆场,不曾担任过朝官,并不为司马绍所熟知,加之他又出身寒门,还是孙吴旧将之后,被排除顾命人选之外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不管庾亮是否真的篡改遗诏,陶侃认定是庾亮作梗,而王导并未受到王敦牵连,同样成为顾命大臣,所以和庾亮的矛盾、对王导的仇视致使陶侃拒绝出兵讨逆。

不过,陶侃的本心还是忠于朝廷的,所以在温峤的说和下,陶、庾二人冰释前嫌,同时陶侃又听闻儿子陶瞻为苏峻所杀,便与温峤、庾亮会师,担任讨伐苏峻的联军盟主。当年九月,苏峻兵败,为陶侃督护、竟陵太守李阳的部将彭世斩杀,祖约则叛逃石勒,这场叛乱就此终结。

应该说,这场苏峻之乱最大的获益者除陶侃外,便是王导。王导因此前的王敦叛变一事遭到庾亮排挤,从当权者滑向政治边缘。但苏峻的叛乱让处置不当的主要责任人庾亮无颜留在朝中,遂向成帝请求外任并出镇芜湖,王导顺理成章担任司徒,又一次成为当权者。而陶侃虽与庾亮握手言和,但和王导却是旧恨加新仇,二人的矛盾因郭默事件而激化:(www.daowen.com)

原流民帅郭默平定苏峻之乱有功,他在战后升任右军将军,以矫诏擅杀与其不和的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刘胤,远在朝廷的王导怕生事端,不但默认此事,且将刘胤悬首示众,以郭默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陶侃听闻后断定郭默假传朝廷旨意,故而与王导作书,愤怒言及“郭默杀方州,即用为方州;害宰相,便为宰相乎”[7]。由于陶侃兵贵神速,未等到朝廷诏令即刻讨伐郭默,郭默军心涣散,他本人被部下擒获,最终伏法。

陶侃与郭默并无仇怨,此次出兵完全是出于义愤公理。而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对此事进行了更深层的剖析:郭默在江州滋事,意在利用上下游之间以及下游庾、王二族之间的矛盾,以图获利;其结果却破坏了江州的缓冲地位,使江州成为此后上下游争夺的目标。陶侃近水楼台,先取江州,制造既成事实,逼迫王导承认,也逼迫庾亮承认。自此陶侃居上游而坐大,不得不既与王导也与庾亮滋生新的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