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魏晋史札记:琅琊王氏的屡立战功和结怨

魏晋史札记:琅琊王氏的屡立战功和结怨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年四十五岁的陶侃在这次平叛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因功册封为东乡侯,食邑千户。刘弘没有看错,此后的陶侃又相继平定陈敏、杜弢两次叛乱,并在平定杜弢期间升任为荆州刺史。陶侃的升迁与战功引起了权臣王敦的注意。此时叛军已剿,王敦便露出杀机,后因参军梅陶劝阻,考虑到若下杀手将会引发周访造反等一系列的连锁效应,这才打消念头。与此同时,王敦还留下其子陶瞻为自己的参军,实则是以其子为质加以牵制。

魏晋史札记:琅琊王氏的屡立战功和结怨

可以肯定的是,陶侃具备优秀的军事才能,早在太安二年(303)平定张昌之乱时便已初见端倪。彼时荆州义阳人张昌率流民起事,旬月之间就已敛众三万余人,晋前将军赵骧不敌败绩,平南将军羊伊与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的宗室新野王司马歆兵败被杀。张昌四处攻掠,荆州多地宣告沦陷,甚至包括荆州在内的“五州之境皆畏逼从逆”[1]。

在司马歆阵亡后,荆州刺史刘弘接任都督荆州军事之职。刘弘启用陶侃,征辟其为南蛮长史,陶侃亦不负所望,“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2],进而又与参军蒯桓、皮初等人“与昌苦战累日,大破之,纳降万计”[3],最终张昌败逃,于第二年秋被擒杀。时年四十五岁的陶侃在这次平叛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因功册封为东乡侯,食邑千户。刘弘也颇为欣赏地言道:

吾昔为羊公(羊祜)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晋书·刘弘传》)

刘弘没有看错,此后的陶侃又相继平定陈敏、杜弢两次叛乱,并在平定杜弢期间升任为荆州刺史。(www.daowen.com)

陶侃的升迁与战功引起了权臣王敦的注意。王敦对皇权早有非分之想,其若想取晋廷而代之,那么当时一些有功勋的战将如对外抗胡的刘琨、祖逖与对内平叛的陶侃、周访等人都将成为他欲除之而后快的绊脚石,日后在北方抗敌的刘琨便是因此遭到冤杀。王敦升任陶侃为荆州刺史,不过是想利用他的军事才能剿灭杜弢而已。此时叛军已剿,王敦便露出杀机,后因参军梅陶劝阻,考虑到若下杀手将会引发周访造反等一系列的连锁效应,这才打消念头。王敦又改以堂弟王暠为荆州刺史,陶侃被改为广州(州治番禺,今广州市番禺区)刺史,形同贬官。与此同时,王敦还留下其子陶瞻为自己的参军,实则是以其子为质加以牵制。待陶侃离开荆州前往广州赴任后,接任的王暠更是“大诛戮侃时将佐”[4],将荆州掌握在王氏一族手中。陶侃在前往广州的途中拜访周访时,亦心有余悸地言道:

非卿外援,我殆不免!(《晋书·陶侃传》)

如果说,此前陶侃如祖逖、刘琨一样完全是心无旁骛、以身许国的话,那么现今的政治斗争足以让其清醒,并产生对权臣王敦一族的敌视。王敦发动叛乱时,陶侃地处偏远,或许又因陶瞻掣肘,并未起兵对抗王敦,但从他在任期间每日搬砖百块锻炼体魄一事,亦可看出他并非浑浑噩噩之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