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魏晋史札记:吴地山越的大患

魏晋史札记:吴地山越的大患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将孙吴山越叛乱与蜀汉南中叛乱进行对比,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孙破虏讨逆传》裴注引《江表传》载,孙策于建安二年与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联合讨伐袁术,但陈瑀中途背盟,反而按照联络山越图谋孙策,其遣人“使持印传三十余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准备在孙策出军讨伐袁术时便乘机攻取诸郡,这里面提到的大帅祖郎、焦已及严白虎便是各地山越的首领。

魏晋史札记:吴地山越的大患

如果将孙吴山越叛乱与蜀汉南中叛乱进行对比,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蜀汉南中地区的夷人本无反心,叛乱是由雍闿、孟获等有野心的南中豪强有预谋地煽动而起,在诸葛武侯南征诛杀雍闿、降服孟获等首恶后,南中地区的夷人大体处于安定状态,此后直至蜀亡虽偶有复叛,但已构不成太大影响;反观吴地六郡地区的山越,其对孙吴政权却是从上到下、自始至终同仇敌忾,始终抱有敌视的态度,而并非是有人刻意煽动。

再者,武侯对待南夷采用的是“攻心”战术,没有一味地赶尽杀绝。在南征后又允许夷人在一定程度上自治,将南中打造为一个“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自治区;孙吴对待山越的态度则是要竭力进行征讨,对待投降的山越采取“强者充军、弱者补户”的政策将其强行迁徙,不允许山越继续留在原先居住的山区。

最后,从危害性上来说,孙吴开展征讨山越的战争旷日持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其建国前的建安初年孙策执掌江东之时。《孙破虏讨逆传》裴注引《江表传》载,孙策于建安二年(197)与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联合讨伐袁术,但陈瑀中途背盟,反而按照联络山越图谋孙策,其遣人“使持印传三十余纽与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使为内应”,准备在孙策出军讨伐袁术时便乘机攻取诸郡,这里面提到的大帅祖郎、焦已及严白虎便是各地山越的首领。后孙策发觉陈瑀等人的密谋,大破陈瑀、祖郎、严白虎等人。

在此期间,孙权与孙策大将周泰及护卫士兵几百人突遭山越数以千人的围攻。周泰舍命保护孙权,杀退敌人,自己却“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1],差点丢了性命。孙权黄武二年(223)吴蜀通好,吴使张温出使蜀汉,并向武侯转述了孙权“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曹丕)”[2]的话语。张温出使距周泰中创已有二十余年,但平定山越依然是孙吴的头等大事,可见山越危害的严重性。孙吴名将陆逊也曾对孙权指出了山越的危害:(www.daowen.com)

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3]

如本文开篇所言,吴地山越叛乱存在数十年之久,极大消耗了孙吴的人力物力,牵制其对外发展的脚步,相比南中叛乱给蜀汉带来的危害早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外,山越远不止于内部叛乱,还时常勾结外敌夹攻孙吴。除上文提及的祖郎、严白虎勾结袁术外,在孙权执掌江东时期,曹操曾遣朱光在皖城屯田,又令朱光引诱鄙阳山越作为内应;鄙阳山越首领尤突、丹杨山越首领费栈也都接受过曹操的印绶,以此煽动各地的山越发动叛乱。也就是说,只要吴地各处的山越叛乱稍具规模,曹魏方面便遣使授予印绶、官职,相约夹击孙吴,可以说是孙吴名副其实的腹心之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