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于黄龙元年(229)称帝后,随即打算派遣军队攻取朱崖、夷洲等地。
朱崖即今海南岛。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前111)在剿灭南越后于海南岛设立九个郡,朱崖在当时本是九郡之一,后来逐渐演变为整个海南岛的代称。而夷洲就是今天的宝岛台湾。孙吴末期左将军沈莹早先担任丹阳郡太守时曾著有《临海水土志》一书,此书虽已亡佚,但其中关于对台湾的若干描述被收录于宋代《太平御览·卷七百八十》中。该卷记录了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后人正是通过这段文字得以考证出夷洲即是今天的台湾。通过遗留下来的部分沈莹记录文字又可得知,孙吴时代的台湾原住民还处于“髡头穿耳,生食鱼肉”以及“磨砺青石以作矢镞、刃斧”的未开化时代。
在出征前,孙权就此事提前征询大将军陆逊的意见。陆逊进谏反对,理由是吴军连年作战已经减员严重,夷洲、朱崖又远隔大海,途中风波难测,加之士兵离开本土必定水土不服招致疫病,即使能虏获那里的百姓,依然会得不偿失,宽缓租税才是现今要做的事情。除陆逊外,卫将军全琮同样以“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2]等理由表示反对。但孙权没有听从陆逊等人的意见,反而更进一步,将目的地由朱崖改换为亶洲。亶洲在茫茫大海之中,《吴主传》中记载道:
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
据此可知,这个名为“亶洲”的地方应该就是今天的日本岛。
对于当时日本的认知及其联系,孙吴是落后于曹魏的。与三国时代同期的日本历史,在《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中记载了些许相关信息:彼时日本岛有邪马台国、狗奴国等数十个小国,这些国家都被统称为“倭国”,其中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曾多次遣使向曹魏进贡。魏景初二年(238)十二月,魏明帝曹睿正式册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并赐予印绶、财物。而孙吴与日本并无官方层面的往来,只不过吴地会稽郡的人偶尔能遇到从亶洲来的人,会稽郡人出海航行也有落难漂到亶洲的。(www.daowen.com)
黄龙二年(230)春正月,即孙权称帝后的第二年春,将军卫温、诸葛直奉命率领士兵一万人正式出海寻访夷洲和亶洲。这次出师也是中国大陆的官方船队首次出海寻访台湾。
不过,日本岛与台湾岛根本不在一个方向上,路途又远,实在难以找寻。五百余年后的唐代鉴真东渡尚且历时十二年九死一生,何况孙吴时期。最终,卫温等人历时一年仅成功抵达夷洲并带回了几千名夷洲人,但出海的万名士兵却“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3],即如陆逊、全琮事前所预料,远征军遭遇疫病大幅减员。孙权本人因此也深深悔恨,但随即找“替罪羊”为自己开脱:以卫温、诸葛直违背诏命办事无功为名将二人下狱处死。
或许是出于对出兵夷洲一事得不偿失的深以为悔,孙权原来进军朱崖的计划直到十二年后才得以施行,《吴主传》载:
(孙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朱崖、儋耳。
校尉陆凯是陆逊之侄,因在作战中斩获有功被任命为儋耳(郡治今海南省儋州市三都镇)郡郡守,海南岛也于赤乌五年开始被正式纳入孙吴版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