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魏晋史札记:力挽狂澜,护卫亡国

魏晋史札记:力挽狂澜,护卫亡国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军攻城不克,必定难以持久,待其因粮草不继撤军之时蜀军再大举反攻,一举歼灭来犯之敌。此时在沓中的姜维遭到死敌邓艾的进攻,其无心恋战,一路向东急速赶赴汉中增援,在抵达阴平时会合了前来增援的廖化军。司马昭未经核实便下令逮捕诸葛绪,其麾下的三万士卒归钟会统领。这年冬十一月,后主刘禅置据守剑阁挡住十余万魏军的姜维于不顾,在诸葛瞻战死后,向兵临成都的邓艾偏师投降,蜀汉正式宣告灭亡。

避祸屯田的沓中大致在今甘肃省舟曲西北洛大镇附近,当年姜维救援胡王治无戴时曾率军来此,彼时夏侯霸还是魏讨蜀护军,奉郭淮将令赶赴沓中阻击姜维[22],此时距那场救援战已有十余年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姜维屯田的场景:在陇右沓中,已是花甲老人的姜维眺望着远方,看着这片征战半生才夺得的土地,诸多北伐往事如过眼云烟般历历在目:襄武之役中,身患风湿重疾的荡寇将军张嶷主动要求担任先锋,在与魏将徐质作战时力战殉国;自己的爱将王嗣为流矢所伤,在苦苦坚挺了几个月后同样恨恨而去;还有那年秋风萧瑟的五丈原,自己看着老师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却毫无办法,只留下了深深的无力感和刀绞般的痛楚。现而今呢?自己用北伐苦苦支撑国家,要面对昏庸的君王、得志的小人,打压夺权的反对派,以及强大到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敌人,一种“腹背受敌”式的凄凉感油然而生,这种凄凉与当年五丈原时的情形又是何其相似。但能够肯定的是,有一个念头一定在姜维心中深深扎根:“如果自己倒下了,那么对不起张嶷,对不起王嗣,对不起北伐牺牲的将士们,更对不起栽培自己的恩师诸葛丞相!撑下去,无论如何也要撑下去!只要三寸气在,就绝不容敌人得逞!”

蜀汉景耀六年(炎元元年,公元263年)秋八月,曹魏权臣司马昭处死了一再提出反对意见的将军邓敦,正式出兵伐蜀。其遣驻屯陇右的邓艾、诸葛绪各率领三万人围歼尚在沓中的姜维,另以钟会为统帅集结主力十二万人,从关中直逼蜀汉门户汉中

在此之前,姜维更改了汉中一直以来奉行的在秦岭山脉各谷道险要处布防的御敌策略,将其更换为“敛兵聚谷”之法。简而言之,就是出于全歼魏军的战略目的,故意撤去靠近汉中一侧秦岭山脉中的各处险要阵地,先将魏军诱入汉中平原,再利用汉中层层要塞隘口不断疲敌。魏军攻城不克,必定难以持久,待其因粮草不继撤军之时蜀军再大举反攻,一举歼灭来犯之敌。此次魏军来犯,正是施展“敛兵聚谷”战略的大好良机。另外,魏军于夏秋交际之时正式出兵,但早在春季时姜维便察觉出魏人意图,并为此连连上疏请求朝廷遣张翼、廖化分守阳安关口(关隘名,今陕西宁强西北,是汉中循南栈道进入四川的交通要道)和阴平桥头(今甘肃文县东南白龙江边)以防未然。

姜维的嗅觉十分的敏锐,但现实却也是十分的残酷。黄皓压下遣将守险的奏表,令百官不知魏军将要进犯一事,致使汉中孤立无援,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魏军犯境后,朝廷才开始按姜维的计划派遣援军,但这已经太迟了。张翼无法及时赶到汉中,阳安关口又出现叛将献城一事,“敛兵聚谷”战略最终流产,汉中这一蜀地屏障迅速沦陷。(www.daowen.com)

此时在沓中的姜维遭到死敌邓艾的进攻,其无心恋战,一路向东急速赶赴汉中增援,在抵达阴平时会合了前来增援的廖化军。姜维听闻魏将诸葛绪已经提前抢占桥头,便取道向北进入孔函谷(今甘肃舟曲东南的白龙江中游的岸边),制造了打算从诸葛绪背后绕过去的假象,诸葛绪闻讯离开桥头率军阻截。在骗开魏军后,姜维迅速折返、通过桥头,发现上当的诸葛绪因晚了一天没能追上。姜维、廖化在汉寿(县名,今四川剑阁东北)又与赶赴汉中增援的张翼、董厥会师。听闻汉中已失,四人决定退守南面的剑阁(今四川剑阁以南),凭借剑门关天险御敌。钟会、诸葛绪两军随后追至,钟会想独揽大权,密报诸葛绪贪生怕死才在桥头放走姜维。司马昭未经核实便下令逮捕诸葛绪,其麾下的三万士卒归钟会统领。钟会随后猛攻剑阁,并写信给姜维大加赞赏并劝其投降,姜维没有回信,而是据险而守。十几万的魏军无法攻破剑门关,加上粮草不济已经开始准备退兵,蜀汉政权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

很多事情都是那么的难以预料,当年冬十月,姜维的死敌邓艾进至剑阁西北的阴平,悄悄地从汉代就被废弃的阴平古道景谷道(今甘肃文县南沿白水江入川之道)进军,穿行了长达七百多里的无人地带。一路之上邓艾的军队凿山开路,架桥建道,到了山高谷深实在无路可走的地方,邓艾就带头身裹毡布翻滚下山,魏军将士也攀着树木岩石,一个接着一个地艰难前进,终于在粮食吃完之前绕到剑阁关的后方,到达江油(在今四川江油以北)。邓艾如神兵天降,江油守将马邈战败投降,后主刘禅遣武侯之子诸葛瞻前往御敌,但同样于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被邓艾歼灭。这年冬十一月,后主刘禅置据守剑阁挡住十余万魏军的姜维于不顾,在诸葛瞻战死后,向兵临成都的邓艾偏师投降,蜀汉正式宣告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