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于建兴六年(228)开始兴师北伐后,正月出兵陇右失利于街亭,十二月攻打陈仓铩羽而还,仅在退军途中获得小胜,击破并斩杀魏军骑兵将领王双。一年之中两次出师均未得寸土,军队亦需要休整,不宜再行远征,故武侯于建兴七年(229)春的第三次北伐仅是一次小规模的区域作战,遣护军陈式攻取武都、阴平二郡,自己率军作为后援。
建兴七年距当初曹操北迁氐人已有十年,其时武都与阴平二郡还余有多少人口,史无明载,但可从《晋书·地理志》中窥知一二。《晋书·地理志》载武都郡“统县五,户三千”;阴平郡“统县二,户三千”,即二郡合有六千户。古时地方的县级官员,管理万户以上的县被称为县令,管理不满万户的县被称为县长。《华阳国志·后贤志》中曾记载蜀郡人常勖为郫县令。可见,武都、阴平二郡民户加在一起尚不及蜀中常勖执掌的一个县;况且六千民户是西晋一统天下之后的数据,此时二郡民户必定不足此数,武侯攻取二郡更侧重于从战略上考虑。
阴平郡对蜀汉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中载有武侯所说的“全蜀之防,当在阴平”一语,魏灭蜀之战中邓艾正是从阴平偷渡至蜀地,进而斩杀诸葛瞻,迫降刘禅,使驻防剑阁的姜维主力军无用武之地。而武都对蜀汉而言,则是北伐攻取曹魏陇右的必经之地,《华阳国志·汉中志》载“蜀丞相亮及魏延、姜维等多从此出秦川”,也就是说,武都的重要性是不亚于阴平的。
关于陈式攻取二郡的具体过程,《三国志》中并没有交代,但在《诸葛亮集·作斧教》中提到了一些。《作斧教》是一篇武侯告谕下级官员的军事文件,大意是说由于主管武器制造的官员责任心缺失,武器质量不过关,导致陈式攻取武都破坏敌方工事时大量折损,一天之内“鹿角坏刀环千余枚”,所幸魏军弃城撤走(赖贼已走),才没有酿成军事惨败。事后,武侯惩罚了责任人,要求下级引以为戒。
从《作斧教》中也可看出,曹魏在武都乃至阴平地区均有驻军,否则陈式直接攻占即可,根本无需耗时费力地破坏鹿角。换言之,二郡人口虽然在当年曹操放弃汉中时被大部迁走,但并不等于此后曹魏放弃二郡,只是由于远离陇右要地而紧邻蜀汉,想必不会留有太多的驻军。针对上述特点,管理地广人稀的二郡曹魏郡守与其被称为是行政长官,不如叫做“围守”即随时监视蜀汉方面一举一动的军事长官更加贴切。
武侯没有亲自出击,而是遣陈式先行攻取二郡,除了因驻守的魏军兵力不多外,或许还有另一个目的,即以陈式为饵,自己率主力随时准备攻击南下的曹魏援军,《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亦载:
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
建威是城邑名,位于今甘肃西和县以北,其东北方便是战略要地祁山,按照今天的距离计算,两地相距大约三十余公里。由于郭淮亦是曹魏名将,在发觉武侯的主力军后及时止步,避免了被围歼的险地,二郡也被陈式顺利拿下。此后,曹魏方面也未再行夺取,只是对二郡“遥置其郡,属雍州”[4],仅仅是名义上的统领。(www.daowen.com)
蜀汉方面,后主刘禅下诏表彰武侯的功绩,恢复了武侯因街亭失利而自贬的丞相之职。收复二郡还有一个显著的成果,便是为一年之后魏延西入羌中大破郭淮的阳溪之战打下基础。
曹魏太和四年(蜀汉建兴八年,230),魏明帝曹睿命曹真、司马懿等伐蜀。曹真等人于秋八月正式出发,武侯则将大军聚集在城固(今陕西城固以东)、赤阪(子午谷之口,今陕西洋县以东之龙亭山),做好迎击准备。
不过,这场会战最后无果而终。由于彼时进入秋季,魏军在进发途中遭逢大雨三十余日,栈道损坏、将士疲苦、军资大损,曹睿下诏命各路魏军撤回,此役除了曹真的先锋夏侯霸军在子午谷遭到蜀军突袭外,双方并无交手。而武侯将主力在屯于城固、赤阪的同时,又命大将魏延、吴懿率偏师西入羌中联络羌人。
魏延西入羌中一事,其本传记载: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另一位协同作战的将领吴懿在《三国志》中未被列传,仅在《杨戏传》附《季汉辅臣赞》中简单地提及他与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将费瑶,徙亭侯,进封高阳乡侯,迁左将军”一事。由中国台湾三军大学编著的《中国历代战争·三国篇》对此战有详载,称此役为“首阳之战”,认为这是诸葛武侯以夺取陇右控制权为目标而发动的进攻。
试想,如果阴平、武都郡尚在魏人手中,魏延、吴懿的军事行动便没有了隐蔽性,想要跨入此地进而进军陇右羌中大破郭淮就显得极其困难了。另外,此次攻取二郡还有一个深远的影响,甚至“惠及”姜维北伐时期,即蜀汉军队出兵陇右可以毫无顾忌地利用武都境内的嘉陵江、西汉水等水路进军、输送军资,从而避免跋涉之苦。《中国历代战争》中也提到:西汉水与永宁河故道水(即嘉陵江上游)皆较沮水为平坦易治。如用特制之小船,因水浮力用人力牵缆而上行,其运载之量,大于陆运十数倍有余。如果蜀汉军欲利用水运以补给军粮,则其可以运达之地,在西则为祁山,在北则为上邽,在东则为故道及斜谷。倘蜀汉军能用祁山、上邽、故道、斜谷等地为其后勤卸载场所,则自该地转入渭水流域,再为水运以利进攻,其间陆运之路,皆不过百里。以百里之陆运,将嘉陵江与渭水两大水运路线连接为一条运输补给路线,是诸葛亮于后方交通运输上之建树,其功业已甚伟大。故曹魏名将邓艾谈论魏、蜀两军优劣时曾言“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