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处理南夷问题:魏晋史的攻心之道

处理南夷问题:魏晋史的攻心之道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几人的事迹可以看出,自武侯之后的蜀汉历任戍南重将继续秉持“攻心为上”的观念,对待夷人都是恩威并立、倾心安抚,并没有一味的斩尽杀绝,故而孟获在被七擒七纵后会心悦诚服,夷人在马忠、张嶷去世后会立庙祭祀,南夷的多次复叛也未对蜀汉政权构成威胁,这都充分反映出自武侯再到马忠、张嶷、霍弋等人深谙“攻心”策略才是消除南夷隐患的最有效手段,即赵藩所谓的“从古知兵非好战”。

对于联文中上半联的解读,学术界并无太大分歧,认为赵藩引用的是“令反侧子自安”即汉光武帝刘秀击败王郎后烧毁缴获信札,不再追究己方暗自通敌者的这一心战事例,意在正面评价武侯建兴三年(225)南征夷人时所采用的攻心策略,这一点也可通过马谡的话语加以佐证。

马谡对南夷叛乱一事洞察敏锐,认为南中的夷人恃其险远不肯归顺,今日破之,明日复反,特别是等到日后蜀汉倾力北伐时,南夷的叛乱会更快;而一味对叛乱夷人斩尽杀绝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是仓促间就可以完成的。鉴于此,马谡指出: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裴注引《襄阳记》)

武侯纳马谡良策,屡次擒获并释放叛军首领孟获,即后人口耳相传的“七擒孟获”,最终使其心悦诚服,这场南征战事也以孟获的诚心归降而宣告结束。但在此之后南夷真的不再复反了吗?大量史料证明南夷依旧叛乱不止:

诸葛亮)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会为叛夷所害。(《三国志·蜀书·吕凯传》)

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上县,去郡八百余里,其郡徒有名而已。(《三国志·蜀书·张嶷传》)

延熙三年(240),(向宠)征汉嘉蛮夷,遇害。(《三国志·蜀书·向朗传》)

可以看到,自武侯大军返还后,南中叛乱就不曾停息,包括吕凯、龚禄、焦璜、向宠在内的多位郡守、良将遇害,最严重的越巂郡已是名存实亡。南夷依旧屡次叛乱的原因,在一些史料当中可以找到答案,如《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武侯“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并最终组建了精锐的无当飞军;另《三国志·蜀书·李恢传》亦载南征后“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一事,这两条史料提供了一个信息,即日后武侯甚至姜维北伐时所需的军需、兵员很大程度上是由南夷供给的。换言之,北伐战事一日不停,南夷的供给就必须一刻不止。故而在蜀亡前夕,面对大军压境的魏军,光禄大夫谯周就不同意刘禅继续逃亡南中,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充分:(www.daowen.com)

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偪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如谯周所言,“供出官赋,取以给兵”正是南征结束后夷人多次复叛的主要原因。不过,面对多次复叛的夷人,蜀汉朝廷不再举大军征讨,而是继续沿用自先主刘备时代的一贯做法:于南中地区设最高军政长官“庲降都督”一职治理南中。能担任庲降都督的蜀汉将领,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军事能力,而且要善于处理与南夷的关系,懂得恩威并施。这里要重点提及蜀汉将领马忠、张嶷二人。

蜀汉建兴十一年(233),由于时任庲降都督的张翼“性持法严,不得殊俗之欢心”[1],导致南夷豪帅刘胄发动叛乱,扰乱诸郡,这也是历次南夷复叛当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蜀汉朝廷见叛乱事态严重,即刻“徵庲降都督张翼还,以(马)忠代翼”[2]。马忠到任后随即出兵剿灭刘胄,再次平定南土。此后,马忠于南中任庲降都督十七年,在任期间内“然处事能断,威恩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3]。蜀汉延熙十二年(249),马忠去世,夷人闻听后“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4]。

马忠麾下的牙门将张嶷,武侯南征后被任命为越巂郡守。前面已经提到,即使是在武侯南征之后,越巂郡依然叛乱严重,甚至已经徒有郡名。张嶷到任后大力平叛,除掉杀害前任郡守龚禄的耆帅李求承,夺回被夷人长期占据的盐井铁矿、漆矿,同时又修缮城郭,甚至恩威并施,发动夷人将越巂郡通往成都的已损毁百余年的旧路打通。张嶷在越巂郡任职十五年,邦域安穆,夷人汉人间彼此相安无事。其离任时“民夷恋慕,扶毂泣涕”[5],在途经旄牛邑时因不忍分离而追随投军的夷人大小头目有百余人。蜀汉延熙十七年(254),已经身患风湿重疾的张嶷毅然跟随姜维北伐,身为先锋与魏将徐质交战,临阵战殁,南土越巂民夷“闻嶷死,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四时水旱辄祀之”[6]。马忠、张嶷二人都是优秀的将领,在南中任职的十余年中皆深得夷人人心,在去世后被怀念他们恩德的夷人立庙祭祀

蜀汉最后一位镇守南中的良将是安南将军霍弋。霍弋是为先主刘备赏识的蜀汉将领霍峻之子,曾任庲降副贰都督。《三国志·蜀书·霍峻传》记载,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霍弋率偏军征讨,“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后钟会、邓艾伐蜀,霍弋请求率军赶赴成都增援,后主刘禅以成都已有准备为由没有听从。蜀亡归晋后,晋朝继续拜霍弋为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华阳国志·南中志》中亦载霍弋在任内“抚和异俗,为之立法施教,轻重允当,夷晋安之”。

从几人的事迹可以看出,自武侯之后的蜀汉历任戍南重将继续秉持“攻心为上”的观念,对待夷人都是恩威并立、倾心安抚,并没有一味的斩尽杀绝,故而孟获在被七擒七纵后会心悦诚服,夷人在马忠、张嶷去世后会立庙祭祀,南夷的多次复叛也未对蜀汉政权构成威胁,这都充分反映出自武侯再到马忠、张嶷、霍弋等人深谙“攻心”策略才是消除南夷隐患的最有效手段,即赵藩所谓的“从古知兵非好战”。岑春煊的祖父岑苍松始以文学起家,岑春煊不可能没读过《三国志》,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一再血腥镇压义和团的岑春煊看过此联后会脸色难堪、一语不发,实是被戳中心中软肋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