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魏晋史札记:两次远征,重创乌丸

魏晋史札记:两次远征,重创乌丸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是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丸的白狼山战役,这场远征的初衷是为了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进而统一北方。汉末,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在官渡之战前属军阀袁绍的势力范围,袁绍十分重视与乌丸人的关系。面对突如其来的曹军,乌丸人十分吃惊,组织兵力仓促迎战。

魏晋史札记:两次远征,重创乌丸

曹魏在处理乌丸人与鲜卑人的威胁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其中对实力弱些的乌丸人是武力征讨,在正式建立曹魏政权之前就曾有过两次远征乌丸人的战役。

第一次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远征乌丸的白狼山战役,这场远征的初衷是为了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进而统一北方。

汉末,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在官渡之战前属军阀袁绍的势力范围,袁绍十分重视与乌丸人的关系。当时乌丸首领主要有三位,分别是幽州境内辽西郡(郡治阳乐,今辽宁锦州义县)的蹋顿、辽东属国(治所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的峭王以及右北平郡(郡治土垠,今河北丰润以东)的汗鲁,袁绍曾制作印绶并擅自以汉献帝的名义册封三位首领为单于。在这三位单于中,蹋顿的实力最强,也最为袁绍所看重厚待。除了封赏,袁绍还将族人中的适龄女子作为自己的女儿嫁与蹋顿,后来袁绍在与幽州军阀公孙瓒连年交战相持不下时,蹋顿率军援助袁绍,与其合力将公孙瓒剿灭。

建安七年(202),袁绍病故,曹操也开始大举向北方进军。袁绍之子袁尚、袁熙无力抵挡曹军,节节败退,最终如丧家之犬一般向北投奔蹋顿,希望借乌丸人的力量夺回失地。而曹操也打算彻底肃清远遁的袁氏残余势力,其先行开凿平虏渠(运河名,故道在今河北青县与天津独流镇之间)、泉州渠(渠水名,起于今天津武清西南,上承今天津城区的海河)打通远征部队的粮道,并最终于建安十二年(207)春正式发动远征蹋顿的军事行动。

当年五月,远征部队抵达右北平郡的无终县(今天津蓟县),秋七月,沿海道路因为突发大水而无法通行,乌丸人又据守险要,远征军一时陷入僵局。此时当地一位名叫田畴隐士向曹操指明了一条极为隐蔽的道路:原先的右北平郡治平冈县(今辽宁凌源西南)有着一条可以经卢龙(要塞名,今河北喜峰口附近的潘家口,是河北平原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抵达乌丸人的据点柳城(今辽宁朝阳以南)的通道。这条路已经损坏断绝了近两百年,但依然有小路可以通行,倘若能够秘密行军,从卢龙口越过白檀天险(今河北滦平东北),最终在乌丸人空虚的地方出现,那么必定可以打乌丸人一个措手不及。曹操采纳这一建议,先佯装撤退,并命人在水边、路旁竖立木牌,故意在上面写道:

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3]

乌丸人的侦察骑兵看到后信以为真,而曹军在田畴的引导下登上徐无山(山名,今河北玉田以北),出卢龙口,经过平冈县,翻过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境之白鹿山),最终于当年八月抵达至距柳城二百多里的地方。

面对突如其来的曹军,乌丸人十分吃惊,组织兵力仓促迎战。曹操登高远望,发现乌丸人的阵容不整,是进攻的绝佳时机。不过,此时远征部队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大军远道跋涉,辎重装备还都在后方,披盔戴甲的士兵很少,曹操身边的人都感到害怕。此时大将张辽斗志高昂,“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4],除了张辽自愿担任先锋外,曹军大将张郃、徐晃等人以及曹纯率领的精锐骑兵部队虎豹骑全部参战。可以说,这是一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厮杀,更是一场双方都没有充分准备、但又都事关生死存亡的决战。(www.daowen.com)

曹军发起冲锋后,张辽等人奋勇作战,迅速将阵容不整的乌丸军打得大败,就连包括蹋顿在内的许多乌丸名王都在阵前被斩杀,失去首领的乌丸大军迅速瓦解、投降。史载,投降的胡人汉人共计二十余万。袁尚、袁熙与残余的乌丸首领率领数千残兵逃往辽东(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地区),后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斩杀,远征战役至此宣告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上天跟曹军开了一个玩笑:曹军在战场上成功歼灭强敌,却在回军途中发生了严重的供给不足,当时二百里地之内找不到水源,军中粮草也已告罄,曹军被迫杀马数千匹充饥,最后凿地三十余丈才获取水源[5],差点落得无敌自破的尴尬结局。

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次冒险远征是绝对值得的,曹操如愿以偿地剿灭了袁氏的最后势力,彻底平定了北方,同时给予乌丸人沉重打击,日后曹操在受封魏王后也可以高枕无忧地定都邺城。《乌丸鲜卑东夷传》中同时提到,曹操在战后将已投降的幽、并等地乌丸人迁徙至中原地区加以安置,而后又对幽州三郡的乌丸骑兵进行收编,并率领这支部队东征西讨,三郡乌丸骑兵也因而成为天下名骑。此后曹军无论南下讨伐孙权,还是西征马超、张鲁,都不曾再受到来自北方乌丸人的威胁。

曹魏对乌丸人的第二次远征则发生在正式代汉前的建安二十三年(218)。这一年夏四月,幽州代郡(郡治高柳,今山西阳高)、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两地的乌丸人发生叛乱,曹操之子曹彰前往征讨,在《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和同书《田豫传》中记载了战事详情:

曹彰率军刚刚进入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数千乌丸骑兵已经攻至,而此时的曹彰军尚未集结完毕,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战场紧迫的态势堪比当年的其父远征。曹彰采用大将田豫的计策,依托有利地形将车辆结成圆阵,士兵在阵中拉弓搭箭严阵以待,同时又在军阵空隙处设置疑兵。乌丸人见无法攻破便向远方撤退,曹彰抓住战机进行追击,并亲自上阵搏杀,应声射倒的乌丸人前后连成一串。双方战事一度进行得十分激烈,战过半日,曹彰本人的铠甲都被射中了数箭,一直追击到距离代郡有二百多里的桑乾河(今河北阳原县以东)一带。这个时候,军中的长史和众将认为部队远道而来,人马疲累,又有命令不许进入代郡,打算就此罢手。但曹彰力排众议,下令追击,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奔袭,魏军终于追上乌丸人并再次予以痛歼,斩杀俘获的敌人数以千计,一举平定叛乱。此时鲜卑人的首领轲比能目睹曹彰的英勇善战后感到畏惧,并主动要求臣服。

就这样,北方乌丸人的第二次叛乱被建立政权前夕的曹魏再次以武力镇压。此后的乌丸人或被汉人同化,或被同种的鲜卑人吞并,基本退出了角逐北方的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