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邺下文人集团:魏晋史札记

邺下文人集团:魏晋史札记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盛世,曹操能够开创、引领这个文学盛世,除了他自己的诗篇,最重要的建树就是他组建了邺下文人集团。后来阮瑀于建安十七年病逝,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四人在建安二十二年均亡于疫病,王粲也于同年病逝于军旅,建安七子从此不复存在,曹丕悲痛到了极点,将他们的遗作整理汇成文集作为永远的纪念。

邺下文人集团:魏晋史札记

建安文学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盛世,曹操能够开创、引领这个文学盛世,除了他自己的诗篇,最重要的建树就是他组建了邺下文人集团。以上二者对当时建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同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邺下即是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曹操被册封为魏公、魏王后将邺城定为王都,曹魏政权建立后更成为了五都之一,是一处重要的政治中心。在邺城里,曹操网罗了大量当时一流的文学人才,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建安七子”。

众所周知,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是汉献帝建安年间七位著名的文学家,七人的才气不亚于曹操,均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当时文人创作的一个高潮,如他们当中王粲的《七哀诗》《从军行》、刘祯的《赠从弟》、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都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诗作,故七人在文学史上被誉为“建安七子”。建安七子能在乱世之中掀起文学创作的高潮,这与曹操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七子中,除孔融在政治上一再挑战曹操底限而被诛杀外,其余六人均被曹操重用,即便是曾为袁绍撰写檄文讨伐曹操,连其父、祖都痛骂的陈琳都不例外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盛赞其父网罗天下文学人才时言道:

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浓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

王粲、陈琳等六人都曾饱受汉末战乱之苦,后来在曹操的庇护下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曹丕还与这些人交情深厚。他在《与吴质书》中曾回忆与众人“行则连舆,止则接席”的外出场景,那时众人志趣相投,经常一同游玩,“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可以说关系亲密到了极点。后来阮瑀于建安十七年(212)病逝,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四人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均亡于疫病,王粲也于同年病逝于军旅,建安七子从此不复存在,曹丕悲痛到了极点,将他们的遗作整理汇成文集作为永远的纪念。此外,曹操念及早年与蔡邕的旧交,用重金赎回了沦落在南匈奴的其女蔡文姬,更成为了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佳话,蔡文姬也以《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佳作报答曹操。

试想下,如果曹操仍然看重经学打压文学,那么王粲等人只能依旧是些落魄文人,陈琳更会有性命之忧,又怎会博得“建安七子”的美誉?相反,正因曹操父子欣赏文士、给予富贵,更重要的是能以礼相待,等于是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尊重,而不是简单的当作艺人去“包养”,所以这些文士用上乘的文章加以回报,同样以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风铸就了被后世尊称为“建安风骨”的审美范畴,更使得中国文学史上多了一个恢弘磅礴的文学时代。客观地说,即使历史上的曹操有污点,但他对文学发展和繁荣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却是永远无法被中国文学史忽视的。(www.daowen.com)

2017.5.8

[1]《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3]《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