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实施管理要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实施管理要点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管理执行的设计者应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实施管理要点

(1)组织机构。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管理执行的设计者应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在我国,分为国家级、地方级组织机构。国家级指“中央项目领导小组”,为确保项目系统性,突出治理过程中资源的有效整合,人员多为水利部,国家有关部委、司(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成员,负责制定有关项目建设方针、政策,审批项目总体规划,协调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央各部门之间关系,解决重大的项目问题。地方级组织成员由具体管理执行的地区负责人构成,如:流域所在的水保部门成员、该流域内的农、林、牧等部门技术人员,负责项目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2)技术监理。针对项目高新前沿技术创新,应成立技术监理委员会或技术小组,负责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咨询,进行技术指导,把对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作为重点,如: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地理信息系统、现代远程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等,使治理项目工作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技术起点,做好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

(3)计划管理。项目执行进度采用计划管理。各级项目办公室依据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编制并上报下年度项目工作实施计划,统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监督审计有关计划的实施与成效,监督跟踪资金、财务的使用,控制风险成本,降低执行不当或不力所造成的风险。

(4)市场化管理。“市场化”在融资贷款时,能发挥市场优势,提供资金,推动小流域治理项目的进展。市场化注重利益的合理分配,能自发形成有效的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如财务审计、项目监理、执行核算等,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

(5)招标采购等公平、公开政策。基于社会经济协调要求,对小流域治理项目涉及的大宗物资和一定投资额以上的工程措施,应采用招标采购方式完成,如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按照“投入产出”、“环境承载力”、“可持续性”等客观规律及时完成治理建设材料和运输车辆的低成本招标采购“体系”,减少地方小流域治理高成本采购,竞争性招标适用于小宗、大宗物资设备和自营工程采购。(www.daowen.com)

(6)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小流域治理管理模式可持续性的基础与保证。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静宁县和庆阳市华池县、环县在总结吸收国外项目管理经验基础上,制定了项目实施管理、财务管理和技术规程等办法和制度。这些制度有:制定有关的“项目管理办法”、“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资金投入项目技术规程”、“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监测评价规程”等;统一规定了项目的宏观管理程序、各级管理职责及项目实施总体要求;对财务报账、物资管理、监测评价、项目造林措施及牧业管理等工作制定出单项管理办法;各级项目办逐级制定了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7)技术支持。前面组织机构中的技术委员会、技术小组等“智库群”,应负责积极筛选引入、创新技术解决治理项目实施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任务有:组织技术力量对项目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监测评价报告》、《竣工报告》等重要技术报告的审查;定期考察项目,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以小流域治理的契机适时提出长远的产业升级方案,以技术进步来推动整个流域区域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肩负起不同层次的考察与培训活动,培训管理、技术人员和农民;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的科研。

(8)设立调整期。小流域资源环境承载性要求,在治理项目实施期间,根据实际资源环境承载性的变化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调整,内容有:不断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量化资源环境承载性参数;以此参数调整治理项目行动力度、方案内容、目标修改、措施类别、速度等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