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流域综治模式研究:操作要点简述

小流域综治模式研究:操作要点简述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延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面积1992.6km2,是首都的天然生态屏障和主要的水源涵养及供给源地,也是居民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延庆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三道防线为:生态修复防线。经过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5%,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域内民俗旅游户、养殖场等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率达到了85%。

小流域综治模式研究:操作要点简述

(1)可行性研究。首先必须统一小流域内各种“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系统性宗旨(即:明确全系统的最高功能与目的),其次针对小流域地区“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的特点,协调各个子流域的治理目标。当对治理对象有了全局目标与局部特征深入分析明确后,就要组织动员治理的主体——管理者(官员)和技术执行人员,明确治理人员的经济、社会利益诉求,找到治理对象与流域内当地人利益诉求间最佳平衡点,并确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根据治理成效的可持续性,必须对治理项目管理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论证。制定合理的起始年限,制定有关可量化测评的指标,并开展有关量化指标的具体要求工作。不能量化测评的定性指标,应会同各级业务执行部门沟通协商,逐步制定、修缮“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目标建议书”。

(2)规划设计。项目在规划设计中,紧紧围绕制定的项目目标,坚持已有的高效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与开发体系,注重各类治理措施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协调。规划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治理主体——人的经济、社会利益协调性上,充分考虑市场化引入后各种治理利益(包括社会、经济等)的“公开、公平”分配要求,注重经济效益、社会功能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的最佳平衡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3)规划方案报批,技术文件的归档与标准化。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项目的管理要求,必须评审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利用市场化开发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环境评价报告》等文件材料。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化的规定,这些技术文件必须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完成这些文件的归档工作。目的是科学、客观、全面的对小流域治理前期准备工作留下翔实的资料,为科学有效的预评估和风险规避创造条件。

【案例分析】

一些地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实践中,紧紧围绕规划和流域发展定位,走出了一条规划先行,准确定位,综合治理的成功模式,充分发挥了流域、区域规划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中的科学指导作用。

延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面积1992.6km2,是首都的天然生态屏障和主要的水源涵养及供给源地,也是居民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把山区明确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

延庆县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和对周边区县的发展定位,贯彻北京市提出的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型清洁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思路,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重点也由单纯的水土保持转到水土保持与治理水源污染相结合上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www.daowen.com)

延庆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三道防线为:

(1)生态修复防线。在中山低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和放牧等生产活动,实施生态移民。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封山禁牧、生态移民等。通过对封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进行综合配套,促进植被恢复,并加强水土保持执法监督与管理,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

(2)生态治理防线。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山麓、坡脚等农区,即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并加强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同时在村镇及旅游景点等人类活动和聚集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清洁流域”。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实施保护性耕作、坡耕地退耕还林,建设基本农田、护村坝、小水池、小水窖、小型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设施等。

(3)生态保护防线。在流域下游沟道及河(湖)道防线蓝线两侧以及周边地带或河川地、河滩地等滨水区域,通过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控制侵蚀、改善水质、美化环境。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库滨带水源保护工程建设(以植物措施为主建设林草生物缓冲带)、封河育草、沟道水系建设、湿地保护与建设等。

经过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5%,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域内民俗旅游户、养殖场等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率达到了85%。流域内农地85%实现了节水灌溉,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以上。水土流失对河道造成的淤积得到基本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