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流域综合治理:资源环境承载性规范解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资源环境承载性规范解析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治理模式构建和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这一规范要求人们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限度,在资源的管理、配置上找到最优化的管理模式,使资源的效益达到最大。建议把政府对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极限值的设置、综合治理小流域中群众利益的协调,以及其中的政治稳定纳入上级对下级政府工作的评价中。

小流域综合治理:资源环境承载性规范解析

【规范要点】管理模式的阶段成果与资源环境承载性成最大正比,资源环境承载力也约束治理模式各个阶段的有效性。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治理模式构建和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这一规范要求人们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限度,在资源的管理、配置上找到最优化的管理模式,使资源的效益达到最大。具体应从以下相关层面做好工作:

(1)法律层面:必须制定国家与地方性的法律以及完善现有的专业领域性法律(如:《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重点是引导开发资源有效且可重复循环的使用,把资源保护的重点放在稀缺性的代价付出上,结合市场经济对资源稀缺性支配价格配置功能,积极高效利用资源。因此,有关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必须着眼于尊重市场经济的配置功能和规范资源市场,才能规范资源的高效利用。

(2)经济层面:政府应发挥关键性的引导职能,把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问题纳入资源的定价与开发者经济投入产出比上,利用该“定价”,积极合理使用资本追逐“利润”的根源性,引入国家、集体、民间资金,甚至是外资,调动市场基于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www.daowen.com)

(3)政府层面:设置好流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极限值以及协调好与此相关的利益,调剂好弱势人群的利益,政府政策改进不能一味追求管理模式配置上的最优化,而应该进行平稳改进,降低政策改革所带来的风险。政府只有在保持政治稳定的环境中,才能有效持久地使资源效益达到最大。建议把政府对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极限值的设置、综合治理小流域中群众利益的协调,以及其中的政治稳定纳入上级对下级政府工作的评价中。

(4)方针层面:由前面的管理模式分析,可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是任何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边界”。这就要求小流域治理模式的指导纲领、方针必须放在改善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上,因而在此方针下最佳模式必然是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改善最大的模式。小流域治理模式的方针选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而没有单纯的选用“水土流失状况”是因为前者能更好地反应“水土流失”治理的本质问题,改善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才能根本上治理好“小流域水土流失”的问题。

(5)科学技术层面:小流域综合治理牵扯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的多个层面,必将大量引入能解决这些“层面”上问题的先进科学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遥感技术、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等。因此,必须加大在这些科学技术领域的投入,要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本着尊重科学的态度,学习、引导、使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